经穴别名。《素问·气穴论》:“背俞二穴。”王冰注:“大杼穴也。”
①体表部位。又名准头、鼻尖、面王。为鼻前下端隆起之顶部。《东医宝鉴》卷一:“山根之下曰鼻准。”今解剖学名鼻尖。其色泽的改变可作为脾胃病变望诊的参考。②经穴别名。出《奇效良方》。即素髎。见该条。
小儿推拿方法名。出《幼科推拿秘书》。详飞经走气条。
肩胛。《灵枢·经脉》:“其支者,从髎内左右,别下贯胛。”
证名。指肌表有发热感觉。见《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有虚实之分。实证多为外邪侵袭,阳明经脉受病。《景岳全书·伤寒典》:“阳明经病,为身热,目疼,鼻干,不眠,脉洪而长,以阳明主肌肉,其脉挟鼻络于目,故为此证
热、热甚。指烧爆炙热。《素问·脏气法时论》:“禁犯焠热食。”谓禁过热饮食。
针灸著作。1卷。明·金循义、金义孙撰。刊于1447年。本书主要辑录历代文献中有关针灸选择日时的资料,加以比较对照,在一定程度上宣扬了唯心的针灸禁忌学说。
指木、火、土、金、水五类自然事物及其运动。中国古代思想家用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上述五类事物来说明自然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这种哲学思想早见于《左传》、《国语》和《尚书·洪范》等书中。战国时代,五行说颇
元代医官职称。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共2人。属低级官员,官阶从七品。
见《广西中草药》。为向天盏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