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目不赤痛,但上睑虚起若球,……试以手掌擦热拭之,少平,顷复如故。”即睥虚如球。详该条。
十三鬼穴之一。出《针灸大成》。即劳宫穴。参鬼路条。
病证名。①出《儒门事亲》。即乳痈癖,详该条。②《证治准绳·幼科》:“壅乳成奶癖。”参见壅乳条。③即乳癖,详该条。
古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五:水毒病,……一名水中病。”详水毒条。
出《素问·皮部论》。太阳经之阳络。名关枢,详该条。
指相对热灸而言,称不用任何热源进行灸治的方法为冷灸,如药物发泡灸等。
出《本草经集注》。为水蛭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寒邪积滞胃中而致的呕吐。多因乳幼儿沐浴受凉,风寒由肌表入胃,寒邪积滞不化,气逆而吐所致。明·邓景仪《医经会解》:“寒积吐,清浊混出,不作腥臭,吐汁久澄,清浮浊底。”临床可伴有面唇苍白,形寒、
①见《陆川本草》。为牡蒿之别名。②见《生草药性备要》。为苦地胆之别名。各详该条。
指水湿影响脾阳运化功能的病变。与脾虚湿困的病机稍有差异,但主要证候大致相同。脾虚湿困,是因脾虚导致水湿困阻,脾虚是发病的关键。治宜健脾为主,结合燥湿。湿困脾阳,湿是发病的关键,治宜燥湿利湿为主,湿去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