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伤寒六书

伤寒六书

书名。又名《陶氏伤寒全书》。6卷。明·陶华约撰于十五世纪中期。此系陶氏所撰六种伤寒著作,每种列为一卷。①《伤寒琐言》:乃陶氏学习研究伤寒的随笔记录;所谓“琐言”,并非系统之作。②《伤寒家秘的本》:重点论述伤寒若干病证以及风温湿温风湿等病症的证治,并有伤寒总论、脉症指法等内容。③《伤寒杀车捶法》:论劫病法,制药解药法,并列秘验方37首。④《伤寒一提金》:为提纲性伤寒启蒙读物。⑤《伤寒截江网》:全称《伤寒证脉药截江网》,介绍伤寒有关辨证识病、区别病因及用药法则,并论男女伤寒等在治疗上的不同。⑥《伤寒明理续论》:陶氏根据个人见闻,参考成无己伤寒明理论》体例和内容,予以补充修改而成。陶氏著作受朱肱南阳活人书》的影响较大,而六种著作的内容颇多重复,有些证候的辨证条理不够清楚,所选方药也有杂乱之弊,后世颇多论评。

猜你喜欢

  • 脱壳乳痈

    病名。即乳发之南方俗称。见该条。

  • 三层茴香丸

    即三增茴香丸,见该条。

  • 惊振内障

    病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惊振翳。由于眼受各种外伤,直接或间接损及黄精(晶状体)所致。初始可有目赤痛,畏光流泪,视力减退等证。失治,黄精变混浊,甚则失明。初起宜平肝清热,活血化瘀,用石决明散或镇

  • 十万卷楼所刻医书八种

    中医丛书。清·陆心源(刚甫)辑刻。收有寇宗奭《本草衍义》、许叔微《注解伤寒发微论》、《注解伤寒百证歌》、王好古《阴证略例》、史堪《史载之方》、朱端章《卫生家宝产科秘要》、程迥《医经正本书》、宋徽宗勅撰

  • 性急多怒经闭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由于性急多怒,因郁而气血俱热,以致热灼伤津,阴血枯竭而患经闭不行。治宜清热解郁。方用四物汤加黄芩、黄连、柴胡、香附。

  • 王季浩

    【介绍】:见王朝弼条。

  • 朱光被

    【介绍】:清代医家。字峻明。履贯未详。撰有《金匮要略正义》(又称《金匮读本》)。

  • 备全古今十便良方

    见近时十便良方条。

  • 血崩昏暗

    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多因血崩失血过多,心肝失养所致。症见两目昏暗,卒倒不省人事。治宜补血止血。方用固本止崩汤。若崩血不止,汗出肢冷,脉微欲绝者,为气随血脱危重症候,治宜回阳救逆,急与参附汤以救逆

  • 血气形志篇

    《素问》篇名。本篇内容之一说明经脉里的气血多少之不同,指出太阳、厥阴为多血少气之经,少阳、太阴、少阴为多气少血之经,阳明经为多气多血,示人在治疗上掌握虚实补泻的方法;二是说明形志苦乐所得的不同症状和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