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丁福保条。
见《药材学》。为防风之药材名,详该条。
见《福建中草药》。又名薅田藨根。为蔷薇科植物茅莓Rubus parvifolius L.的根。苦、甘,微寒。清热凉血,祛风利湿,散瘀消肿。①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风湿痹痛
病名。见《喉牙口舌各科秘旨(喉舌备要)》《喉科方论》:“此症发在喉中上腭,左右俱有,满口红肿,形如燕子伏梁,头向上,尾向下,其尾开有两片,其膜色白黄红。”治宜疏风解毒。用六味汤加清肺解毒之品。参见双喉
【介绍】:元代医家。永新(今江西永新)人。精医术,曾任永新州官医提领及吉安路副提领。1311年(至大四年)赴京师,被荐为太医院御医。倡议立“广惠局”以济民病,其后局废,归乡里。以家藏验方,整理刊刻为《
证名。指口唇颤动而不能自制的症象。见《世医得效方》卷十七。《嵩崖尊生书》卷六:“唇瞤唇动不止也,属肝风。柴胡、防风、荆芥、山栀、薏苡、赤小豆、生甘草、当归。”《杂病源流犀烛·口齿舌病源流》:“有唇口瞤
病证名。见清·汪家谟《胎产辑萃》。亦名胎喘。病因脾肺素虚,孕后水气逆行,上乘于肺;或感受风寒,肺气失宣;或火动胎元,气逆作喘;及胎死不下,奔迫上冲等所致。症见痰喘气急,夜卧不安。脾肺素虚者,兼见四肢无
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
小儿推拿方法名。出《小儿按摩经·手诀》。《保赤推拿法》:“刮手背法,从儿手背刮至中指梢,能使儿泻。”
出《经效产宝·续编》。即产后孤阳绝阴。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