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风和燥相结合,多感于秋燥时令。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寒无汗、鼻塞、唇燥、咽干、干咳、胸胁痛、皮肤干涩,舌苔白薄而干,脉浮涩等。治宜润燥清肺,兼以疏风。
婴儿初生的称谓。《婴童百问》:“小儿一周之内,皮毛肌肉,筋骨髓脑,五脏六腑,营卫气血,皆未坚固,譬如草木萌芽之状,未经寒暑,娇嫩柔弱,今婴孩称为芽儿故也。”《育婴家秘》谓其“如草木之芽,受气初生,其气
出《海上名方》。为罗勒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小儿浮肿的一种类型。因膀胱有病而引起的水肿。由膀胱气化不利,水液潴留而成。临床特征为浮肿,腹急(小腹胀急)。治宜化气利水,用五苓散。
《针灸聚英》所载之十三鬼穴之一,指劳宫穴。参见鬼路条。
见《江西民间草药》。为积雪草之别名,详该条。
又名《八十一难经》、《黄帝八十一难经》。作者不详,托名秦越人撰。成书约在西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本书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方式编纂而成。论述以基础理论为主,也分析了一些病证。其中1~22难论脉诊,2
《疡医大全》卷二十四方。雄黄、鳖头(煅黄色)、轻粉各一钱,藜芦二钱,冰片二分。为细末和匀,先用芎归汤第二方熏洗患处,随后搽药。治阴挺。
指痘疮结靥而有脓水溢出者。明·聂尚恒《痘疹慈航》:“痘靥时,有外溃而脓水淋漓者,谓之水靥。”
病证名。多由脾胃虚弱,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水湿上泛而致口水流出不止,兼见脘腹胀满,胸闷、困倦乏力。治宜健脾益气,和胃渗湿。方用参苓白术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