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传灯》卷下方。枳壳、厚朴、山楂、黄芩、白芍药、丹参、桔梗、槟榔、泽泻。水煎服。治痢疾,外无头疼身痛,内无里急后重者。若热盛,加黄连(酒炒)。
【生卒】:十六世纪下叶至十七世纪中【介绍】:明末至清代医家。字敬通。安徽歙县人。为名医程玠(松崖)之侄孙,初为庠生,学儒兼精医术,治疗多验。曾到江苏求教于名医李中梓。程氏推崇唐代《外台秘要》一书,因念
①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燥淫所胜,民病面尘,身无膏泽。”指面色灰暗,如蒙尘灰。有实证和虚证之分,实证多因燥邪所伤或伏邪内郁,常伴有口苦咽干等症状;虚证多由久病肝肾阴虚,常伴有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
【介绍】:见迭里特条。
【介绍】:北宋医生。德州平原(今山东平原)人,其父知嵓也精于医,弟白化任翰林医官使。自正以医术应试,任翰林医学。
病名。出《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包括产后痢疾。多因产后饮食伤及脾胃,饮食停积于内;产后气血虚少更兼热邪伤阴,或恶露不下,败血渗入大肠所致。伤于饮食者,症见下利兼腹胀痛,里急窘迫等。治宜导滞攻
针灸著作。又名《窦太师流注指要赋》、《通玄指要赋》。1卷。元·窦杰撰于1232年。内容主要是根据常用的43个针灸要穴主治所编成的一篇歌赋,赋后附有针灸补泻等几篇短论。现有1936年《丛书集成》影印本(
指忧愁过度所致的疾患。《医醇賸义·忧伤》:“忧愁太过,忽忽不乐,洒淅寒热,痰气不清,萱草忘忧汤主之。”参见忧郁条。
经穴别名。出《圣济总录》。即下巨虚,见该条。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多因产后气虚,风寒袭肺,恶露上攻,肺经受邪或阴虚血热,上烁肺络所致。风寒袭肺者,症见发热恶寒,鼻塞声重,鼻流清涕,治宜散寒止嗽,方用参苏饮;恶露上攻者,兼见胸膈满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