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久聋

久聋

病名。指耳聋久不愈者。《诸病源候论·久聋候》:“足少阴肾之经,宗脉之所聚,其气通于耳,劳伤于肾,宗脉虚损,血气不足,为风邪所乘,故成耳聋。劳伤甚者,血虚气极,风邪停滞,故为久聋。”《医林绳墨》卷七:“体虚不足而久聋者,宜以养血滋阴降火为要。……久聋难治,先用小柴胡汤清痰理气以治其标,后用补中益气汤扶阳益阴以治其本。”《医学心悟·耳》:“若久患耳聋,则属肾虚,精气不足,不能上通于耳,宜用六味地黄加枸杞、人参石菖蒲远志之类。”参见耳聋条。

猜你喜欢

  • 夭然不泽

    面色枯槁无华,见于慢性病的重病容。是气血亏损,胃气衰败之象。《灵枢·决气》:“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此其候也。”

  • 药鉴

    药物学著作。2卷。明·杜文燮撰。刊于1598年。卷1药性总论,首载寒、热、温、平四赋,较之《药性赋》有所增补,次记用药、制方、禁忌、主病、运气等内容;卷2分述137种药物。书中对于各药的气味、阴阳、升

  • 十变

    ①十天干组合的变化关系。《标幽赋》:“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参见五门十变条。②古代文献名。为《难经》所引述。

  • 四金丸

    见《校注妇人良方》卷七。即左金丸,见该条。

  • 膏肓腧穴灸法

    见灸膏肓腧穴法条。

  • 暑产

    见汪朴斋《产科心法》下集。即热产。详该条。

  • 形气相失

    病人的形体与气机不协调的现象。例如某些消渴病患者,形体瘦弱,但胃火亢盛,多食善饥,烦躁易怒,表现气盛形虚;又如某些痰饮病患者,形体肥胖,但动则心悸气喘汗出,表现形盛气虚。这类形气不相称的病证,往往病情

  • 四白

    经穴名。代号ST2。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位于瞳孔直下1寸,当眶下孔处。布有面神经分支,正当眶下神经处;并有面动、静脉分支及眶下动、静脉分支通过。主治目赤痛痒,口眼歪斜,眼睑润动,头痛,目眩

  • 假搐

    病证名。①指外感寒邪,客于肌表,小儿体弱不胜其邪,发为抽搐者(《小儿卫生总微方论》)。②病虽见搐抽者,目上视,但牙关不紧闭,口无痰涎者,为“假搐”(《东医宝鉴》)。③“发热抽掣,少时掣定,神气清爽,能

  • 目窠上微肿

    证名。指眼胞浮肿。目窠,下眼胞。即目下肿。《灵枢·水胀》:“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称为“目窠上微拥。”《诸病源候论·水肿候》:“脾病则不能制水,故水气独归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