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三思
武三思(649年—707年),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武周宰相,荆州都督武士彟之孙,女皇武则天的侄子。官右卫将军累进至兵部、礼部尚书,并监修国史。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大封武氏宗族为王。武三思为梁王,赐实封一千户。神龙三年(707年),谋废太子李重俊,却在重俊之变时被李重俊所杀,唐中宗李显追赠他为太尉,谥曰宣,唐睿宗李旦废其谥号并开棺戮尸,毁其墓。
- 赵中虚
太宗贞观中人。《全唐诗》存诗1首。
- 韩熙载
韩熙载(902年—970年8月31日),字叔言,其先为南阳(今属河南)人,后家于齐,遂为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五代十国南唐时名臣、文学家。后唐同光四年(926年)进士及第。开宝三年(970年)卒,年六十九,赠右仆射、同平章事,谥文靖。韩熙载高才博学,又精音律,善书画。为文长于碑碣,颇有文名,当时求其为文章碑表者甚多。其所作制诰典雅,人称“有元和之风”,与徐铉并称“韩徐”。江左称其为“韩夫子”,时人谓之为“神仙中人”。其所撰诗文颇多。有《韩熙载集》5卷、《格言》5卷等,今皆佚。《全唐诗》存诗5首,《全唐诗外编》补收诗1首。
- 方大琮
方大琮(1183-1247),字德润,号铁庵,莆田县(今福建莆田)人。历任南剑州学教授、江西转运司参议官,将乐、永福知县,太府寺丞、右正言、起居舍人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兼权直舍人院、建宁知府、福建路转运判官。官终广东经略使,卒谥忠惠。
- 薛式
薛式(公元1078-1191)名薛道光、又名薛道原,字太源。北宋时阆州(今四川阆中)人,一说为陕西鸡足山人。内丹名家,石泰嫡传弟子,为道教南宗第三代传人,道教称为“紫贤真人”,南五祖之三。
- 郭用中
金平阳人,字仲正。世宗大定七年进士。历浮山主簿、陕州录事。工诗。有《寂照居士集》。
- 杨景贤
杨景贤,名暹,后改名讷,字景贤,一字景言。生卒年不详。然明初贾仲明《录鬼簿续编》云"与余交五十年",永乐初尚得宠于朱明,可知杨氏乃元末明初戏曲家。杨氏本为蒙古人,上辈已移居浙江钱塘,故朱有炖《烟花梦引》言及京都乐妓蒋兰英时云之:"钱塘杨讷为作传奇而深许之。"《录鬼簿续编》言杨氏"善琵琶,好戏谑,乐府出人头地。锦阵花营,悠悠乐志。与余交五十年。永乐初,与舜民一般遇宠。后卒于金陵"。按其小传,知杨氏生平有三要。
- 何失
元大都昌平人。有才气,工诗文。顺帝至正间,公卿交荐,以亲老辞。为揭傒斯、虞集所推重。
- 章懋
(1437—1522)金华府兰溪人,字德懋,号闇然子,晚号谷滨遗老。成化二年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以谏元夕张灯被杖,贬南京大理左评事,历福建佥事。考满求致仕。家居以读书讲学为事,称“枫山先生”。弘治十六年起南京国子监祭酒。正德二年引疾归。世宗即位,进南京礼部尚书致仕。谥文懿。有《枫山语录》、《枫山集》。
- 谢克家
谢克家(1063—1134)字任伯,上蔡(今属河南)人。绍圣四年(1097)中进士,宋朝诗人、书法家。词存《忆君王》一首,见《避戎夜话》。《全宋词》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