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诗词古文>许敬宗生平

许敬宗生平介绍

许敬宗(公元592年—公元672年),字延族,杭州新城人,唐朝宰相,隋朝礼部侍郎许善心之子。隋大业年间中秀才,后担任书佐。其父许善心被杀之后投奔瓦岗军,被李密任命为记室。李密兵败之后投奔唐朝,补涟州别驾,秦王李世民问其才学召为秦府学士,贞观八年(634年)任著作郎、监修国史,不久迁中书舍人。咸亨元年(670年)以特进的身份退休。咸亨三年(672年)去世,时年81岁。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缪。著有文集八十卷,今编诗二十七首。>>查看许敬宗的诗词古文

轶事典故

修史妄改

  敬宗自从掌管国史,记事曲从迎合、曲直不正。当初,虞世基与敬宗的父亲许善心一起被宇文化及杀害,封德彝当时为内史舍人,完全看到了当时的情况,因此对人说:“虞世基被诛杀,世南伏地而行请求替兄受死,善心被处死,敬宗手舞足蹈用来求生。”人们以此为话柄,敬宗非常怨恨这件事,到了为德彝立传的时候,大肆强加他的罪恶。敬宗女儿嫁给左监门大将军钱九陇,其人本来是皇家的奴隶,敬宗贪图财物与他联姻,于是为九陇曲意陈述他的门阀,给他妄加功绩,并把他提升到与刘文静、长孙顺德同卷。敬宗为儿子娶尉迟宝琳的孙女为妻,得到很多贿赂的财物,到做宝琳的父亲尉迟敬德的传时,完全为他隐去各种过失罪过。太宗做《威风赋》用来赐给长孙无忌,敬宗做传时却改写是赐给尉迟敬德。白州人庞孝泰,是少数民族部落首领中的平庸之辈,率兵跟随出征高丽,高丽知道他懦弱,袭败了庞孝泰。敬宗又收纳了他的珍贵物品,做传时说他屡次打败贼众,斩杀俘获敌贼数万人,汉将中骁勇强健的只有苏定方与庞孝泰了,曹继叔、高伯英都在他们之下。虚假美化与隐匿丑恶到了这个程度。起初,高祖、太宗两朝的实录,其中由敬宗所撰写的,很多都是详细、真实的,敬宗又总是以自己的爱憎曲意进行删改,评论群言尤其是这样。然而从贞观以来,朝廷所撰修的《五代史》及《晋书》、《东殿新书》、《西域图志》、《文思博要》、《文馆词林》、《累壁》、《瑶山玉彩》、《姓氏录》、《新礼》,敬宗都总揽其事,前后所得赏赐,多得记也记不清。

  许敬宗的奸佞之举,在其去世后不久就被人揭发。诏令刘仁轨等改修国史,后来唐朝又数次修编国史,都未提及许敬宗,佐证了许敬宗肆意删编的内容已经荡然无存。今天后人所见的《旧唐书》等已鲜有许敬宗篡改的内容了。但许敬宗的各种丑行却通过唐代国史、两《唐书》、《资治通鉴》等一代代流传下来,警醒后人要“淡泊守节、克己修身”。

治家无方

  敬宗好色无度。他的长子许昂很有文才,历任太子舍人的职务,许昂的母亲裴氏很早就去世了。裴氏的婢女有姿色,敬宗宠爱她,让她做继室,假姓虞氏。许昂平素与她私通,以下淫上一直通奸。敬宗发怒废黜了虞氏,加给许昂以不孝的罪名,上奏朝廷请求把许昂流放到岭外。显庆年间,上表请求朝廷让许昂回来,任虔化县令,不久就去世了。

  敬宗奢豪,曾经造飞楼七十间,让***在上面骑马而走,以为戏乐。

谥号之争

  咸亨三年许敬宗病逝。这名前宰相之死,对于武后在朝中的势力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打击。而糟糕的还不止于此。在为许敬宗商议赠谥的时候,朝臣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太常博士袁思古建议上谥号为“缪”,含义为“名与实爽”,乃是一个恶谥,还得到了户部尚书戴至德、太常博士王福畤的附和。——戴至德,正是太子李弘的心腹干臣。这样的谥法当然不能令许敬宗一系的人满意。于是唐高宗诏令在朝五品以上官员公议,议来议去,给许敬宗上了一个“恭”的谥号,意思是“既过能改”。

生平

早年经历

  许敬宗,字延族,公元592年生于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父许善心,仕隋为给事中。隋大业中期,许敬宗考中秀才,任淮阳书佐。不久,值班于谒者台,负责接待、传送文书。公元618年(隋义宁二年),隋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发动政变,杀许善心,许敬宗哀求,得免一死。他立即投奔瓦岗军,为李密记室。与魏征一起掌管文书。

归顺唐朝

  李密失败后,许敬宗归顺唐朝,被补为涟州别驾。秦王李世民听说了他的名声,召他为秦府学士。公元634年(贞观八年),许敬宗被任命为著作郎,兼修国史,升迁为中书舍人。

  公元636年(贞观十年)六月,长孙皇后去世。百官为长孙皇后服丧期间,许敬宗看见率更令(官名)欧阳询样貌丑而大笑,被御史揭发,被贬为洪州都督府司马。后迁给事中,仍兼修国史。

  公元643年(贞观十年),他因完成《武德实录》、《太宗实录》的撰写工作,被封为高阳县男,赐物八百段,代检校黄门侍郎。李治为太子后,迁太子右庶子。太子李治即位,敬宗为检校礼部尚书。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太宗亲自出征攻打高丽,皇太子留守定州处理国政,敬宗与高士廉等一起执掌机密的要政。中书令岑文本死在行所,朝廷令敬宗凭借本官的身份检校中书侍郎。太宗在驻跸山下摧毁了辽贼,敬宗站在太宗马前接受圣旨起草诏书词藻文采非常华丽,深受太宗的赞赏。

  公元647年(贞观二十一年),敬宗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高宗即位后,敬宗代于志宁为礼部尚书。敬宗把女儿嫁给少数民族部族之长冯盎的儿子,收纳了很多金银珠宝,被有司揭发,降任郑州刺史。

  公元652年(永徽三年),许敬宗入朝担任卫尉卿,加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

立功武后

  公元654年(永徽五年),高宗欲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大臣坚决反对。公元655年(永徽六年),重新拜为礼部尚书。许敬宗为迎合高宗,多次劝长孙无忌促成此事,受到厉色斥责。而武则天则对许敬宗极为感激,引为心腹,迁礼部尚书。皇后废立之事,久拖未决。许敬宗说:“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就想换老婆,何况天子欲立后,这本来就与别人没有关系,何必要妄加议论呢?”武则天就让身边的人将这话告诉高宗。高宗遂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武则天当了皇后,决心报复那些反对这件事的人。敬宗与中书侍郎李义府遂诬告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瑷图谋不轨,于是他们被流放于岭外,并死在那里。公元656年(显庆元年),敬宗担任太子宾客,八月,许敬宗因主张立武后有功,迁侍中,并监修国史。次年,晋封高阳郡公,授中书令。公元658年(显庆三年),晋封为郡公,不久朝廷追赠他父亲许善心为冀州刺史。高宗因在古长安城游览,问侍臣说:“朕看故城旧基,宫室像是与百姓杂居在一起,从秦、汉以来,几代都是这样的吗?”敬宗回答说:“秦代都城咸阳,城郭相连横跨渭水,所以说‘渭水贯穿都城,而像是天河’。到汉惠帝时才筑这个城,那以后苻坚、姚苌、后周都把这里做都城。”皇帝又问:“昆明池是汉武帝什么年间开凿?”敬宗回答说:“武帝派使者与西南少数民族友好交往,而被昆明滇池阻绝,当时想攻打昆明国,因此借镐池的旧泽,凭它通过滇池,用来练习水战。这是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的事。”高宗因此命令敬宗与弘文馆学士一一考查秦汉以来历代富室处所,上奏朝廷。当年敬宗又代替李义府任中书令。

  公元662年(龙朔二年)二月,为右相(新法改中书令为右相),加光禄大夫。次年,拜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依旧监修国史。至此,许敬宗所受到的重用和待遇,当朝无人与之相比。乾封初年,由于敬宗年老,不能步行,朝廷特令敬宗与司空李勣每次入朝晋见那天各乘小马进禁门到内省。

  公元670年(咸亨元年),敬宗上表请求辞官退休,皇帝的诏令听任他退休,依旧担任特进,俸禄照旧。公元672年(咸亨三年),敬宗去世,终年八十一岁。高宗为他举哀,三天停止上朝,诏令文武百官到敬宗的府第去哭丧,册封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大都督,准许他陪葬昭陵。

家庭成员

父亲

  许善心

妻子

  妻子:裴氏、

  继室:虞氏,裴氏的婢女

子孙后代

  第二代:子许昂,虔化令、女儿许氏,嫁给冯盎的儿子

  第三代:孙许彦伯,太子舍人

  第四代:曾孙许望,右羽林将军

  第五代:玄孙许远,侍御史、睢阳太守

  第六代:来孙许岘,袁州刺史

  第七代:晜孙许睿

  第八代:仍孙许儒

  第三代:孙许韶伯,右屯卫将军、平恩公。后世待考

  第二代:子许昱。后世待考

  第二代:子许昪,明堂令。后世待考

  第二代:子许杲,恭陵令。后世待考

  第二代:子许景,工部郎中、判右羽林大将军。后世待考

  许敬宗有子娶尉迟宝琳孙女,未知是哪一子。

猜你喜欢

  • 桓伟

    (?—403)东晋谯国龙亢人,字幼道。桓温子。平厚笃实,在藩为士庶所怀。历督荆、益、宁、秦、梁五州诸军事,任安西将军、领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封西昌侯。

  • 尹式

    尹式(暂且不知~604)隋代河间(现属河北)人。博学能诗,少有令问。仁寿中,任汉王杨谅记室,王甚重之。仁寿四年(604),文帝死,杨谅起兵反对杨广失败,尹式自杀。其族人正卿、彦卿俱有俊才,名显于世。尹式原有文集,已失传,今存诗二首。

  • 潘孟阳

    潘孟阳(?—815),礼部侍郎潘炎之子也。孟阳以父荫进,登博学宏辞科。累迁殿中侍御史,降为司议郎。公卿多父友及外祖宾从,故得荐用,累至兵部郎中。宪宗新即位,乃命孟阳巡江淮省财赋,仍加盐铁转运副使,且察东南镇之政理。时孟阳以气豪权重,领行从三四百人,所历镇府,但务游赏,与妇女为夜饮。至盐铁转运院,广纳财贿,补吏职而已。及归,大失人望,罢为大理卿。气尚豪俊,不拘小节。居第颇极华峻。

  • 唐思言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字子文。武宗会昌三年(843)登进士第。是年,王起再知贡举,华州刺史周墀以诗寄贺,起赋诗酬答,思言与诸同年皆有和诗。事迹散见《唐摭言》卷三、《唐诗纪事》卷五五。《全唐诗》存诗1首。

  • 周辉

    (1126—?)名或作辉。宋泰州海陵人,侨寓钱塘,字昭礼。周邦子。嗜学工文,隐居不仕,当世名公卿多折节下之。藏书万卷,父子自相师友。孝宗淳熙三年,曾随信使至金国。有《清波杂志》、《北辕录》。

  • 孟宗献

    开封人,字友之,号虚静居士。世宗大定三年,乡、府、省、御,四试皆第一,时称孟四元。授供奉翰林,改曹王府文学,兼记室参军。工词。迁同知单州军事。丁母忧,哀毁卒。

  • 李庭

    (1194—1277)金元间华州奉先人,字显卿。金末避兵商邓山中,金亡徙居平阳,后辟为陕右议事官。世祖至元七年授京兆教授。有《寓庵集》。

  • 王爱山

    王爱山(约公元1317年前后在世):家乡、籍贯、生卒年月及事迹皆不可考,约元仁宗延佑年间在世,是元朝著名的文学家,工诗擅曲。著有散曲《寿阳曲》四支,被收入《太平乐府》。其名作是《双调·水仙子》三首,被收入《中华五千年诗词文库》。

  • 归有光

    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 朱讷

    字存仁,宝应人。成化丁酉举人知郅县调长阳复以荐知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