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摛
(474—551)南朝梁东海郯人,字士秀,一字士缋。幼好学,及长遍览经史,属文好为新变,春坊尽学之,号为宫体。初为晋安王萧纲侍读,及纲为太子,累官至太子左卫率。侯景乱,摛独侍简文帝。简文被幽闭,摛气忿而死。
- 薛涛
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居成都时,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十一届,大多与薛涛有诗文往来。韦皋任节度使时,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书”。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园)上,制作桃红色小笺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
- 叶衡
叶衡(1114—1175),字梦锡,金华城区人。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年)进士,时年二十七,调福州宁德簿,摄尉,知于潜县,擢知常州。入为太府少卿,迁户部幸郎。下母,起复除枢密都承旨。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为淮西江东总领。历知荆南、成都。乾道九年知建康府。淳熙元年(1174年),召为户部尚书,累迁右丞相兼枢密使。又次年,为汤邦彦所谮,罢,郴州安置。十年卒,年六十二。《宋史》卷三八四有传。
- 余玠
余玠(1199年1月6日-1253年),字义夫,号樵隐。金水芳山(今属浙江省开化县)人。南宋名将。宝祐元年(1253年),宋理宗听信谗言,召余玠回朝。余玠闻召不安,暴卒于四川。理宗为其辍朝,特赠五官。
- 刘珙
刘珙(1122~1178)字共父,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子羽长子。登进乙科。官资政殿大学士。淳熙二年守。谥忠肃。工书,学颜书鹿脯帖。卒年五十七。生平见《宋史本传》、《朱子文集》。岳麓书院曾在1131年毁于战火,时为湖南安抚使的刘珙“葺学校,访雅儒,思有以振之”,重建岳麓书院。刘珙身为礼官,“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
- 谭处端
(1123—1185)元道士。东牟人,字通正,初名玉,号长真子。博学,工草隶书。师王重阳,传袭其道,往来于洛川之上。有《水云前后集》。
- 迺贤
乃贤(1309—?),字易之,号河朔外史,合鲁(葛逻禄)部人。合鲁部人东迁,散居各地,乃贤家族先居南阳(今属河南)。后其兄塔海仲良入仕江浙,他随之迁居四明(治今浙江宁波)。乃贤先世可能是黄金家族姻亲。其兄师事本乡儒者,中进士后任职宣慰,名重一时。乃贤则淡泊名利,退居四明山水之间,与名士诗文唱酬。
- 释宗演
释宗演(釈宗演,SoyenShaku,1859~1919),若狭(福井县)人,日本临济宗僧。大正八年病逝,享年六十一。若狭(福井县)人。字洪岳,号楞伽窟、小厮子、不可往子。幼名常次郎。十二岁从越溪守谦出家,改名宗演。曾任圆觉寺派管长、临济宗大学(现花园大学)校长等职,并曾代表出席芝加哥万国宗教者大会。会后,历访欧美诸国,并游化朝鲜、台湾等地。大正八年病逝,享年六十一。著有《西游日记》三卷、《楞伽漫录》十九卷、《欧文说法集》等。嗣法门人有间宫英宗、宝岳慈兴、太田常正等,此外,夏目漱石、铃木大拙等人亦深受其影响。
- 王元复
王元复,字能愚,号惺斋,邵阳人。王尚贤孙。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贡生,与同邑车无咎、衡阳王敔、攸县陈之駓并称为“楚南四家”。又与王敔、汉阳王戬并称为“楚中三王”。《榴园管测》五卷,有清乾隆刻本;《四库全书》存目著录;《榴园集》十一卷,有清乾隆刻本;《榴园集钞稿》,《湖南文征》著录;《律吕新义》;《皇极经世洪范内篇》。
- 庄士勋
庄士勋(1856~1918),号竹书,清彰化鹿港人。光绪五年(1879)乙卯科举人,曾掌教于鹿港文开书院。乙未(1895)割台内渡泉州避难,三年后始返回故里。擅书法,真、草、隶、篆各体俱备,以行书传世。为「鹿苑吟社」成员。曾应雾峰林家及树仔脚等处之聘,前往担任教职;亦于鹿港文祠开授夜学,以提携乡里后进。明治卅五年(1902)获台湾总督府颁授绅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