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诗词古文>吕颐浩生平

吕颐浩生平介绍

吕颐浩(1071年—1139年4月30日),字元直,其先乐陵人,徙齐州。南宋初年名相。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著有文集十五卷,已佚,今存《忠穆集》等。吕颐浩在相位时,颛肆自用,力排李纲、李光诸人。创立月椿钱,为东南患。然宣和伐燕之役,颐浩随转运;奏燕山河北危急五事,请议长久之策,一时称其切直。又苗傅等为逆,颐浩与张浚创议勤王,卒平内难。少长西北两边,娴於军旅;应诏上战守诸策,条画颇备。>>查看吕颐浩的诗词古文

生平

  吕颐浩的先祖原居沧州乐陵(今山东德州),后迁齐州(今山东济南),吕颐浩即为当地人。\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进士。先任密州司户参军,其后累迁官职。

  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随种师道攻燕京(今北京市)后,被命为燕山府路转运使。

  宣和七年(1125年)曾因将领郭药师欲降金,而一并被掳至金国,后被放归,再被命为河北都转运使,不久因病请辞。

  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被命为扬州知州。

  建炎三年(1129年),任同签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同年,苗傅、刘正彦兵变,高宗被迫退位,吕颐浩与张浚、刘光世、韩世忠等将领率军勤王,平苗刘之乱,迎高宗复位,立下大功,先拜尚书右仆射,复迁左仆射。不久,金兵再度南侵,渡过长江,吕颐浩曾请高宗登船入海避敌。

  宋朝立国重文轻武,故相权与军权乃分。南宋初期,兵马倥偬,因此有宰相兼领军权者,吕颐浩即为其一。此时吕颐浩位高权重,“枢府几无所预,颐浩在位尤颛恣”,因此为人所惮。

  建炎四年(1130年),浙西制置使韩世忠困金将完颜宗弼于黄天荡,吕颐浩建议高宗亲征,御史中丞赵鼎即以冒进为由上疏,吕颐浩因此请辞,被命为镇南军节度、开府仪同三司、醴泉观使。后改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池州。

  绍兴元年(1131年),吕颐浩二度拜相,任少保、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与秦桧共相,吕颐浩主外而秦桧主内。

  绍兴二年(1132年),再受命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并于镇江(今中国江苏省镇江市)开都督府;此年因韩世忠之驻军,吕颐浩与朱胜非创立月桩钱(一种赋税),供给军用。然其好任用私人,因此排挤秦桧、李纲、李光等人。

  绍兴三年(1133年),吕颐浩再被罢相,任镇南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提举洞霄宫,改特进、观文殿大学士。其后官职累迁,然已非在权力核心,绍兴五年(1135年),封成国公。

  绍兴九年(1139年),金国归还黄河以南之地,高宗欲调吕颐浩至陕西镇守,吕颐浩以老病请辞。后再赴召至临安(今浙江杭州),但病未能见到高宗,之后就告归台州养病。同年四月初一(4月30日),吕颐浩去世,享年六十九岁,获赠为太师、秦国公,谥号忠穆。

  淳熙十五年(1188年),吕颐浩得以配享高宗庙庭。

  宝庆二年(公元1226年),宋理宗图二十四功臣神像于昭勋阁,吕颐浩位列其中。

相关遗迹

  吕颐浩先后二次罢相,第一次罢相时“徙家临海”,复职后力倾秦桧“专主和议、植党专权”,使秦桧罢相长达七年;第二次罢相后,取唐杜甫“穷老真无事,江山且定居”之意,选择临海巾子山东麓筑“退老堂”以居。他还曾在“溪径迂回,林峦秀艳”的景福寺消夏时,建石亭于寺旁。后人遂以命名,亭所处之山为“吕亭山”,亭边之村为“吕亭山村”。即今括苍镇上坪村。

总评

  史载吕颐浩“有胆略,善鞍马弓剑,当国步艰难之际,人倚之为重。”然而任用私人,且“报复恩仇”是其缺点。所创立的月桩钱后来衍生名目众多,被认为“郡县横敛,铢积丝累,江东、西之害尤甚。”

猜你喜欢

  • 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孙纬

    博州武水人,字中隐。孙公器孙。懿宗咸通八年,中宏词科。累迁左司郎中。僖宗时出为歙州刺史,官至吏部侍郎。能诗。

  • 窦俨

    窦俨(918—960)字望之,蓟州渔阳县(今天津市蓟县)人,窦燕山次子。后晋天福六年(941)举进士,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各朝,屡任史官。后晋时,定朝会乐章、二舞及鼓吹十二案。后周初,修后晋高祖,少帝和后汉高祖《三朝实录》。后周显德四年(957),俨上疏陈“礼、乐、刑、政、劝农、经武”治国六纲之言,周世宗纳之。北宋建隆元年(960),任礼部侍郎,奉旨撰定祠祀乐章、宗庙谥号。俨一生著有《周正乐》一二O卷,文集七O卷。

  • 孟宗献

    开封人,字友之,号虚静居士。世宗大定三年,乡、府、省、御,四试皆第一,时称孟四元。授供奉翰林,改曹王府文学,兼记室参军。工词。迁同知单州军事。丁母忧,哀毁卒。

  • 周士俊

    周士俊,字明如,无锡人,居邑之独山门,虽有文才而终身不应,半耕半读,逍遥山水。

  • 周馥

    (1837—1921)安徽建德人,字玉山。初从李鸿章司文牍,累保道员。任津海关道。中法战争时,奉鸿章命赴海口编民船立团防。李督畿辅,从赞画立海军,办理轮电路矿及海陆军学校诸事。擢按察使、署布政使。中日战时,任前敌营务处。战后,授四川布政使。辛丑议和,随鸿章入都,为直隶布政使。鸿章死,署直督,旋擢山东巡抚。擢署两江总督,移督两广。光绪三十三年,告归。家居十四年而卒。溥仪为谥悫慎。

  • 石涛

    石涛(1642年-1708年),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

  • 郎士元

    郎士元(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字君胄,唐代诗人,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 皇甫汸

    (1497—1582)明苏州长洲人,字子循,号百泉。皇甫录第三子。嘉靖八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官至云南佥事,以计典论黜。好声色狎游。工诗,尤精书法。有《百泉子绪论》、《解颐新语》、《皇甫司勋集》。

  • 陈凤仪

    陈凤仪(?~?)北宋成都乐妓。与张安道(方平)同时,为其所宠爱。陈凤仪作歌《一络索》赠送他。今存词1首。作品辑如《全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