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文姬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生卒年不详。东汉陈留郡圉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里,后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嫁给匈奴人,并生育了两个儿子。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用重金将蔡琰赎回,并将其嫁给董祀。蔡琰同时擅长文学、音乐、书法。《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经失传。现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历史上记载蔡琰的事迹并不多,但“文姬归汉”的故事却在历朝历代被广为流传。
- 神迥
神迥(566~630)唐代僧。冯翊(陕西)临晋人,俗姓田。聪慧绝伦,博通经典,年少出家。住京师大庄严寺,常于春夏之间云游山林,精进修业,致力于大乘教说之布衍,好嘲笑当代世人之重视武功,而努力于老庄、诗、史等文学研究,人皆敬畏,号大论主。大业十年(614)入禅定寺。后应诏入鸿胪寺,教化三韩(新罗、高句丽、百济)之外国留学生及诸方之士。贞观三年(629)入蜀,从事道俗之宣化。贞观四年示寂于法聚寺,世寿六十五。(续高僧传卷十三)
- 蔡希周
蔡希周(688年—747年4月15日),字良傅,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唐代诗人。蔡氏原籍陈留济阳人。十九代祖东汉左中郎蔡邕,六世祖南朝陈侍中蔡景历,五世伯祖隋蜀王府记室蔡君知,从叔父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蔡有邻,兄缑氏主簿蔡希逸,弟洛阳尉蔡希寂都是著名的书法家。
- 李昌龄
李昌龄(937—1008)北宋宋州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字天锡。太平兴国进士。累官知广州,不能清廉自守,代还,建议舶货不宜全部官买官卖,部分劣货当听商舶自卖。淳化三年(992),为御史中丞。至道二年(996),进参知政事。坐与王继恩交结,罢政,贬官。后知梓州、河阳府等。
- 程洵
程洵,字允夫,南宋婺源(今属江西省)人。为朱熹门人,潜心理学,是程朱学派的重要学者。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始出任衡阳主簿。十四年又暂代石鼓书院山长,以宣扬朱子张子之学为要务,一时“士友云集,登其门者,如出晦庵之门”(清康熙《衡州府志》)。在衡期间留有题咏石鼓诗若干首,旧志收录4首。曾为衡阳花药山杜(甫)黄(庭坚)二公祠作记,并编纂首部《石鼓书院志》(后散失)。后任卢陵录参,以伪学去官。著有《克斋集》。
- 张斛
(约公元一一二0年前后在世)字德容,渔阳(治所在今天天津蓟县)人。生卒年均不详,辽时南渡,约金太祖天辅中前后在世。仕宋为武陵守。金建国,理索北归,官秘书省著作郎。善书画,工诗宇文虚中颇激赏之。元好问称:“其文笔字画,皆有前辈风调,宇文(虚中)大学士甚赏之。”(《中州集》)斛著有南游、北归等诗集。
- 王良臣
(?—1218)金潞州人,章宗承安五年进士。诗才敏捷,尤邃于佛经。入翰林,修起居注。宣宗兴定中,为潞州元帅府参议官。蒙古兵至,死之。
中州集
- 朱芾
明初松江府华亭人,字孟辨。洪武初官编修,改中书舍人。才思飘逸,工词章,兼善翰墨,真草篆隶清润遒劲,风度不凡。画山水人物亦佳。
- 祖观
祖观,字觉阿,元和人,本姓张,名京度,字莲民。诸生。住通济庵。有《梵隐堂诗存》。
- 米芾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