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诗词古文>吕思诚生平

吕思诚生平介绍

吕思诚(1293年-1357年),字仲实,平定人,元朝名臣。历任侍御史、集贤院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湖广参政、中书参知政事、左丞转御史中丞、国子监翰林学士、翰林国史院检阅官及编修等职,曾参与编修过辽史、金史、宋史三史。其人性情刚直、倔强,直言敢谏、秉公办事。主要著作有《介轩集》、《两汉通纪》、《正典举要》、《岭南集》等。>>查看吕思诚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治理蓚县

  吕思诚出世后,目有神光,凡见到他的人都感奇异。长大后跟随萧(奭斗)学治经。不久进入国子学当陪堂生,考试国子伴读,中选。

  泰定元年(1324年),吕思诚中进士第,授同知辽州知事,因母丧未赴任,改任景州蓚县尹。将平民差役分为三等,平均其徭役;刻孔子像,命社学祭祀;每年春季开犁,对植树养畜勤敏者,赏以农器,人们争着务农,因而所有土地都被开垦利用。平民石安儿等,流离多年,听说此情后复业。又印制文簿,赐与社长保管,按季报县,不孝顺父母,不友爱兄弟,不参加生产劳动者,都记在文簿上,罚他们服役运输。胥吏到社中去,了解何人,饮食多少,多用者要求按价付款。狡猾豪民篡改姓名而享有职田的,这种弊端思诚都加以清除。天历年间因用兵,而预先向富民贷钞,令制造军器。由于一切都事先有所准备,故不扰民。翟彝自从他的祖父因河南战乱被掠为奴隶,每年按成年男子缴粟,可免劳役。思诚知道彝努力学习,召来他的主人订立协约,用三十石粟赎身,并代他输纳,彝成为良民。天旱,道士持青蛇说是卢师谷小青,是龙,祈祷即可下雨。吕思诚因他迷惑众人,杀了蛇,驱逐了道士,随之也下了雨,有了丰年。

  县里淫祠有百余座,每天都杀牲祭祀,吕思诚命令全都摧毁,只保存了江都相董仲舒祠。 

  安邦定国

  后来,吕思诚被提拔为翰林国史院检阅官,不久又迁为编修。元文宗在奎章阁,传旨取国史阅览,左右把书柜抬去,国史院正副院长等无人敢说。吕思诚位在同僚之末,却敢于跪下说:“国史记载当代人君的善恶,自古以来的天子都是不看的。”元文宗也就不要求看了。

  久先后任国子监丞、司业、监察御史。与斡玉伦徒等弹劾中书平章政事彻里帖木儿变乱朝政。奏章呈上,元文宗扣押,不批示处理。吕思诚在殿前接受印绶,就出任广西廉访司佥事,巡察各郡县。土官中有于元帅,仗势鱼肉百姓,恐怕被发现,暗中遣其子在途中迎接吕思诚,吕思诚将他逮捕,揭发其全部阴谋,严惩其罪,全道受到震动和整治。

  出任浙西,当时达识帖睦迩任南台御史大夫,与江浙省不和,鼓动思诚弹劾,吕思诚说:“我是天子的耳目,不是台臣的鹰犬。”不听。其后得知行省平章左吉贪污受贿,浙民多怨恨他,吕思诚上奏其罪,流放到海南。 

  再回京师

  吕思诚再次被召回京任国子司业,升中书左司员外郎。强盗杀害了河南省臣,以伪造的檄文说廉访使段辅入行省之事,待到阴谋失败,受牵连的有三十多人,都将受法律制裁。思诚向朝廷说明情形,把他们都释放了。升左司郎中。思诚平时为人刚直,人们多嫉妒他,因进谏触怒皇帝而罢官。起用为右司郎中,拜刑部尚书。科举恢复后,与佥书枢密院事韩镛为御试读卷官。改任礼部尚书,御史台奏为治书侍御史,总裁辽、金、宋三史,升侍御史,枢密院奏为副使,而御史台留为侍御史。适逢平章政事巩卜班犯法,监察御史弹劾,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说:“暂且等待。

  吕思诚急入奏,巩卜班被罢官。大夫恨吕思诚,要排挤他,思诚称病请假回家,朝廷知道思诚无他意,调任河东廉访使。不久,召为集贤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出京任湖广行省参知政事,诸生上疏挽留,未得许可。途中授湖北廉访使,进京拜为中书参知政事,升右丞,转御史中丞。弹劾清道官不尽职,罢官。再任左丞,知经筵事,提调国子监,兼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加荣禄大夫,总裁《后妃传》、《功臣传》,会集《六条政类》,皇帝赐以玉带,对他依恋日深。又任枢密副使,仍知经筵事,再任中书左丞。御史大夫纳麟,诬告参政孔思立受贿,有人想以此牵连吕思诚,纳麟说:“吕左丞一向有廉洁之声誉,要涉及他是很难的。”于是作罢。

  力抗变钞

  授集贤学士,仍兼国子祭酒。吏部尚书契哲笃、左司都事武祺等,建议变更钞法,以面值一千文的楮币为母,铜钱为子,命朝廷大臣聚集议论。吕思诚不同意,认为哪有以故纸为父而立铜为子的?满座皆笑。思诚又说:“钱钞用法,看起来一致,只是以虚换实。现在历代的钱、至正钱、中统钞、至元钞、交钞共五项,恐怕百姓知道,藏其实而弃其虚,不利于国家。”

  契哲笃说:“至元钞很多伪造,所以才变更。”吕思诚说:“至元钞并不伪,是人为的伪。交钞如果出现,也就成为***了。况且至元钞就像是老亲戚,家中的儿童、奴仆都认识;交钞就像是新亲戚,虽然不敢不亲,可是人们并不认识,其伪反而会更多。况且祖宗的规定,是不可轻易改变的。”契哲笃说:“祖宗之法有弊端,也可以改。”思诚说:“你们变法,又要上诬世皇,是你与世皇争高下。而且自世皇以来,诸位皇帝都劝人行孝,改其成规,能说是孝么?”

  契哲笃说:“钱钞用时流通如何?”吕思诚说:“钱钞同时流通,轻重不分,哪个是母,哪个是子,你不懂古今,道听途说,怎么能行?”契哲笃气愤地说“:我们的策略既然不可行,那么你有何策?”

  吕思诚说:“我有三字策:行不得!行不得!”丞相脱脱看到吕思诚说话爽直,对更行钞法犹豫不定。只有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说“:吕祭酒之言也有对的,但不应在庙堂之上大声厉色。”事后监察御史得到皇帝的暗示,弹劾思诚狂妄,夺其诰命和所赐玉带,又调任行省左丞,派遣太医院宣使秦初立即到他的家中强迫成行。秦初不遗余力地窘辱他,思诚并不害怕。给参议龚伯遂留信:说“去年许可用为河南左丞,今年吕思诚为湖广左丞,世道如此,足下能不动心么?”

  去世

  吕思诚到达武昌城下,对诸将说:“贼人据城与各位相持很久,必然不知道我为此而来,出其不意,可以进城。”就开始入城,诸将不得已,跟随其后,竟然未经战斗而进城。问其原故,因为贼仓猝无准备,都被惊走。思诚于是召军民开会,告诉他们说:“贼走了,向我们表明他们弱,估计还将再来。”于是发号令,戒备职事,修器械,整城郭,整顿军队,先考虑守城,再计划出征。苗军横暴,侵犯侮辱行省长官,思诚厉声厉色申斥说:“你们能杀吕左丞么?”从此苗军不敢再来。未过几天,召还京师,复任中书左丞。吕思诚走了两天,城再陷。吕思诚转任光禄大夫、大司农。于至正十七年(1357)三月十七日病逝,终年六十五岁,谥号忠肃。

猜你喜欢

  • 吕让

    吕让,生卒不详,河中府永乐县(今山西芮城)人,潭州刺史吕渭之(四)子,初为太子右庶子,后迁海州刺史。隋朝诗人,仅一首作品《和入京》传世。

  • 岑羲

    岑羲(?-713年),字伯华,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唐朝宰相,中书令岑文本之孙。文昌右相岑长倩之侄。岑羲进士出身,历任太常博士、郴州司法参军、金坛令、汜水令、天官员外郎、中书舍人、秘书少监、吏部侍郎。710年(景云元年),岑羲升任右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不久便被罢相,出任陕州刺史。712年(先天元年),岑羲再次拜相,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后以保护睿宗之功进拜侍中,封南阳郡公。唐玄宗继位后,岑羲依附太平公主,图谋不轨,意欲作乱。713年(开元元年)七月,唐玄宗发动先天政变,诛杀太平公主党羽,岑羲伏诛。

  • 朱少端

    德宗、宪宗时人。宪宗元和元年(806)春,在越州作诗送日僧空海归国。《弘法大师全集》第七卷收《弘法大师正传》中存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 周存孺

    生平不详。《全唐诗逸》收诗2句,录自日本大江维时编《千载佳句》卷下。

  • 顾夐

    顾敻,五代词人。生卒年、籍贯及字号均不详。前蜀王建通正(916)时,以小臣给事内廷,见秃鹫翔摩诃池上,作诗刺之,几遭不测之祸。后擢茂州刺史。入后蜀,累官至太尉。顾夐能诗善词。《花间集》收其词55首,全部写男女艳情。

  • 戴表元

    戴表元(1244~1310)宋末元初文学家,被称为“东南文章大家”。字帅初,一字曾伯,号剡源,庆元奉化剡源榆林(今属浙江班溪镇榆林村)人。宋咸淳七年进士,元大德八年,被荐为信州教授。再调婺州,因病辞归。论诗主张宗唐得古,诗风清深雅洁,类多伤时悯乱、悲忧感愤之辞。著有《剡源集》

  • 周景

    (1446—1495)河南安阳人,字德章。好学能书。尚英宗女重庆公主。宪宗立,命掌宗人府事。

  • 高珩

    高珩(一六一二年至一六九七年),始祖高全十世孙,字葱佩,号念东,晚号紫霞道人,山东淄川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六年,年八十六岁。明崇祯十六年(公元一六四三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顺治朝授秘书院检讨,升国子监祭酒,后晋吏部左侍郎、刑部左侍郎。珩工诗,体近元、白,生平所著,不下万篇。著有《劝善》诸书及《栖云阁集》。有《栖霎阁诗》十六卷,为赵执信所编;拾遗三卷,为宋弼所辑,《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 叶菁

    叶菁,字成伯,号潨皋。新会人。明神宗万历间布衣。事见清顾嗣协《冈州遗稿》卷六。

  • 卓梦采

    卓梦采,字狷夫,凤山人。庠生。性孝友,方正自持,精医济人。清康熙六十年(1721)朱一贵陷县治,慕卓氏之名,致之再三,坚辞不肯赴。挈家遁鼓山匝月,吟咏自娱,且散家赀给戚族里邻,以资口粮。知县陈志泰高其行谊,赠「儒林芳标」匾额。享年八十。子肇昌,领乡荐;孙列胶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