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诗词古文>高明生平

高明生平介绍

高明(约1305~约1371)元代戏曲家。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受业于县人黄溍时,成古典名剧《琵琶记》。元代戏曲作家。瑞安属古永嘉郡,永嘉亦称东嘉,故后人称他为高东嘉。他的长辈、兄弟均能诗擅文。他曾从名儒黄□游,黄为官清廉,并以至孝见称。高明的思想、品格受家庭、老师影响颇深。明代万历刻本《琵琶记》插图高明青年时期用世之心很盛,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以《春秋》考中进士,历任处州录事、江浙行省丞相掾、福建行省都事等职。高明为官清明练达,曾审理四明冤狱,郡中称为神明。他能关心民间疾苦,不屈权势,受到治下百姓爱戴,处州期满离任时,百姓曾为他立碑。>>查看高明的诗词古文

高明旧家高宅腕

  往昔乡邦史料关于高明的旧家,只记载他家在瑞安县南社乡十五都崇儒里。明嘉靖《瑞安县志》载:南社乡辖五都、九里、六十三庄。崇儒里是其中之一,约含柏树、团前、薛泊、阁巷等庄,那时就已经没有高宅腕及其邻村盛家庄的庄名了。上世纪80年代,瑞安中学吴引一老师曾撰文以阁巷陈氏《清颍一源集》中陈挺的《吊高则诚》、《过高宅腕》等诗文,考证高明旧居在高宅腕。

  《吊高则诚》前四句:“柔翁道望重吾乡,遗构无存故址荒。清明墓道人非昔,癸丑兰亭帖已亡。”诗中“柔翁”借高明《柔克斋集》指代高明,“遗构”句指高氏旧居房舍已经湮没无存,甚至连坟山也卖给别人。诗注中提到陈挺叔祖陈镪(号方塘)曾在高明旧居中找回《柔克斋集》遗版,说明陈镪在世时高家遗构尚存。

  《过高宅腕》其一前四句:“路名高宅腕,里并盛家庄,盛氏无从问,高公亦已亡。”可知高宅旧居边有条像手腕一样弯折的小路仍在,只是高宅与盛家庄一起湮没成农田。再从陈挺的《辛酉避(倭)寇榆杨堡》和《新晴述怀》诗“室成行可待,归计菊花边”句注“欲以是年(嘉靖丁卯)九月构屋”,说明陈挺于辛酉、丁卯,即嘉靖四十年(1561)、隆庆元年(1567)在世。从《清颍一源集·吴论〈鸡肋集〉》中有:“嘉靖己未(1559),偕方塘翁避寇难于沙城”句,可知嘉靖三十八年陈镪仍在世,与陈挺基本同时。可知高宅大约湮没于公元1567年前后。

猜你喜欢

  • 张骏

    (307—346)十六国时前凉国君,字公庭。张寔子。建兴十二年(东晋明帝太宁二年)嗣其叔张茂为凉州牧西平公,并受前赵封凉王之号。建兴十五年(东晋成帝咸和二年),骏乘前赵被后赵战败,出兵攻前赵秦州诸郡,大败,失河南地。及石勒杀刘曜,骏因长安乱,复收河南地。全盛时,尽有陇西之地,控制西域诸城邦,虽称臣于晋,而不行中兴正朔。建兴三十三年(东晋穆帝永和元年),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假凉王,仍用建兴年号。在位二十二年卒。

  • 杨重玄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玄宗开元时进士。事迹据《国秀集》目录。张说为宰相时,重玄赋《正朝上左相张燕公》诗,芮挺章录此诗入《国秀集》。《全唐诗》存诗1首。

  • 鹿虔扆

    鹿虔扆(yǐ)五代词人,生卒年、籍贯、字号均不详。早年读书古诗,看到画壁有周公辅成王图,即以此立志。后蜀进士。累官学士,广政间曾任永泰军节度使、进检校太尉、加太保,人称鹿太保。与欧阳炯、韩琮、阎选、毛文锡等俱以工小词供奉后主孟昶,忌者号之为“五鬼”。蜀亡不仕。其词今存6首,收于《花间集》,其词含思凄惋,秀美疏朗,较少浮艳之习,风格近于韦庄,代表作《临江仙》。今有王国维辑《鹿太保词》一卷。另据当代知名学者考证,鹿虔扆曾在前蜀做官,而所谓“五鬼”之说,纯属虚构。

  • 范旻

    范旻(936-981年),字贵参,大名府宗城人,宰相范质之子,十岁能属文。乾德中,以父荫为右千牛备身、太子司议郎,迁著作佐郎,转度支员外郎,判大理正事,知开封县。开宝九年,知淮南转运事。宋太祖言:今委卿以方面之重,凡除民隐、急军须之务,悉以便宜从事,无庸一一中履也。太平兴国初,召为工部郎中。钱俶献地后,以范旻为吏部考功郎中,权知两浙诸州军事。宋太宗北征太原,召为右谏议大夫、三司副使、掌吏部选事。师还,加给事中。坐受人请求擅市竹木入官,为王仁赡所发,贬房州司户,量移唐州。六年卒,年四十六。著有文集二十卷、《邕管记》三卷。

  • 张世昌

    世昌字叔京,诸暨人。

  • 如阜

    如阜字物元,馀姚僧。洪武初徵至南京卒。

  • 雅琥

    琥字正卿,可温人。尝家於衡鄂,登天历第。初名雅古,文宗御笔改为雅琥,授奎章阁参书。至元间,行中书,调选广西静江府同知。比上其名,中书正奏授高邮。时广西多寇盗,而琥母老,即移家归武昌待次。马中丞伯庸作序送之,朝士因各为歌诗以美其行,傅广文与砺有句云:“忽闻除书双及门,老亲白发生颜色。”後历官至福建盐运司同知。

  • 王挺秀

    王挺秀,字号未详,山东益都(今山东益都县)人,淘金千户,事迹无考。约元世祖中统前后在世。元人钟嗣成《录鬼簿》将其列在“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第二十人。贾仲明为其所补挽词云:“淘金千户甚风流,宝马金鞍称俊游,益都人物王挺秀,将《坑儒焚典》修,《草庵歌》和尚石头。驰花阵,夺锦筹百世芳留。”所作杂剧四种,惜均失传。《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月印寒潭”。

  • 郑成功

    (1624—1662)福建南安人,初名森,字大木。郑芝龙子。唐王赐姓朱,改名成功,号“国姓爷”。南明隆武二年,阻父降清无效,移师南澳,继续抗清。永历帝立,封为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十三年与张煌言合兵,大举入长江,直抵南京,东南大震,旋为清兵所败,退还厦门。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进兵台湾,驱逐荷兰侵略军,次年收复全台。不久病卒。

  • 赵鹤良

    赵鹤良,字茂文。顺德人。明神宗万历时诸生。有《深竹閒园草》。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三九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