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诗词古文>赵孟坚生平

赵孟坚生平介绍

中国南宋画家。生于庆元五年(1199),卒于景定五年(1264),一说卒于咸淳三年(1267)。字子固,号彝斋;宋宗室,为宋太祖十一世孙,汉族,海盐广陈(今嘉兴平湖广陈)人。曾任湖州掾、转运司幕、诸暨知县、提辖左帑。工诗善文,家富收藏,擅梅、兰、竹、石,尤精白描水仙;其画多用水墨,用笔劲利流畅,淡墨微染,风格秀雅,深得文人推崇。有书法墨迹《自书诗卷》,绘画《墨兰图》、《墨水仙图》、《岁寒三友图》等传世,著《彝斋文编》4卷。>>查看赵孟坚的诗词古文

画家身份

  南宋末年兼具贵族、士大夫、文人三重身份的著名画家。赵孟坚儒雅博识,工诗文,善书法,擅水墨白描水仙、梅、兰、竹石。其中以墨兰、白描水仙最精,取法扬无咎,笔致细劲挺秀,花叶纷披而具条理,繁而不冗,工而不巧,颇有生意,给人以“清而不凡,秀而雅淡”之感,世皆珍之。赵孟坚的首创墨兰(用墨写兰)笔调劲利而舒卷,清爽而秀雅。画上春兰两株,丛生草地,鲜花盛开,如蝶起舞,给人以清新的快感。所南翁画兰则以画“露根兰”(即画兰不画土)出名,他元朝初年隐居吴下,以画露根兰寄寓他的无土亡国之痛。他在墨兰长卷中更是题上“纯是君子,绝无小人”的话,以表达其民族的自尊心。他的画风笔墨简洁,别有清绝之趣。所南翁画兰则以画“露根兰”(即画兰不画土)出名,他元朝初年隐居吴下,以画露根兰寄寓他的无土亡国之痛。他在墨兰长卷中更是题上“纯是君子,绝无小人”的话,以表达其民族的自尊心。他的画风笔墨简洁,别有清绝之趣。元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赵孟頫的兰蕙图则明显地师承了赵孟坚的画法,以自由抒卷的笔调来表达一种奔放而飘逸的情感。明代文征明的兰则笔墨恣肆,且常杂以竹、荆、石块,以衬托兰姿。随后有女画家马守真的工笔淡写,画家徐渭的大笔挥洒,画家项之汴的中锋(笔锋)洒脱,画家周天球的折叶卷花,都各具风致。至清朝和近代,画兰之风更盛,且更各具个性,各显高致。

生平

  南宋末年兼具贵族、士大夫、文人三重身份的著名画家。赵孟坚儒雅博识,工诗文,善书法,擅水墨白描水仙、梅、兰、竹石。其中以墨兰、白描水仙最精,取法扬无咎,笔致细劲挺秀,花叶纷披而具条理,繁而不冗,工而不巧,颇有生意,给人以“清而不凡,秀而雅淡”之感,世皆珍之。赵孟坚的首创墨兰(用墨写兰)笔调劲利而舒卷,清爽而秀雅。画上春兰两株,丛生草地,鲜花盛开,如蝶起舞,给人以清新的快感。所南翁画兰则以画“露根兰”(即画兰不画土)出名,他元朝初年隐居吴下,以画露根兰寄寓他的无土亡国之痛。他在墨兰长卷中更是题上“纯是君子,绝无小人”的话,以表达其民族的自尊心。他的画风笔墨简洁,别有清绝之趣。所南翁画兰则以画“露根兰”(即画兰不画土)出名,他元朝初年隐居吴下,以画露根兰寄寓他的无土亡国之痛。他在墨兰长卷中更是题上“纯是君子,绝无小人”的话,以表达其民族的自尊心。他的画风笔墨简洁,别有清绝之趣。元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赵孟頫的兰蕙图则明显地师承了赵孟坚的画法,以自由抒卷的笔调来表达一种奔放而飘逸的情感。明代文征明的兰则笔墨恣肆,且常杂以竹、荆、石块,以衬托兰姿。随后有女画家马守真的工笔淡写,画家徐渭的大笔挥洒,画家项之汴的中锋(笔锋)洒脱,画家周天球的折叶卷花,都各具风致。至清朝和近代,画兰之风更盛,且更各具个性,各显高致。

  赵孟坚也是南宋最出名的书画收藏家,他嗜好收藏书画古物,常用一只船载着书画文物及纸笔墨砚等,东游西适,评赏书画古玩,吟诗作画。当时人称其舟为“赵子固书画船”。史载其“多藏三代以来金石名迹,遇其会意时,虽倾囊易之而不靳也”。据说他曾得书法珍品五字不损本兰亭,归家时,风作舟覆,其“被湿衣立浅水中,手持褉帖示人曰:‘兰亭在此,余不足惜也。’因题八字于卷首云:‘性命可轻,至宝是保。’”其酷嗜收藏到了几乎疯狂的地步。

  孟坚隐居广陈时,制一小船,满载琴书杓具,自随舟中,看夕阳,赋晓月,至忘寝食。临终赋诗有“百年处世欠三秋,事业都归水上沤”之句。赵孟坚也是南宋最出名的书画收藏家,他嗜好收藏书画古物,常用一只船载着书画文物及纸笔墨砚等,东游西适,评赏书画古玩,吟诗作画。当时人称其舟为“赵子固书画船”。史载其“多藏三代以来金石名迹,遇其会意时,虽倾囊易之而不靳也”。据说他开庆元年(1259)曾得书法珍品五字不损本兰亭即曾得王羲之《兰亭帖》,夜间泛舟归至霅溪牟山,归家时,风作舟覆,其“被湿衣立浅水中,手持褉帖示人曰:‘兰亭在此,余不足惜也。’因题八字于《兰亭帖》卷首云:‘性命可轻,至宝是保。’”其酷嗜收藏到了几乎疯狂的地步。

  旧传宋亡不仕,隐居广陈(今平湖市广陈镇北)。县令往访,孟坚飞舟逸去,县令叹息说“名可闻,身不可见”。从弟孟頫宋亡仕元,自湖州来访,闭门不纳。《芦川竹枝词》中《子固见弟诗》云:“南渡王孙此隐居,踵门贵客枉停车。当年介弟犹坚拒,座上那堪受浊污。”与陶菊隐、殷澄并称“秀州三义”。据近代学者考证,赵孟坚逝于宋亡前10余年,所谓宋亡不仕及拒见赵孟頫事不实。

猜你喜欢

  • 何桢

    西晋庐江灊人,字元干。素有志略。仕魏为秘书右丞、廷尉。入晋,为监军,武帝泰始八年讨匈奴刘猛,累破之并以计杀之。官至光禄大夫。封雩娄侯。以文学见称。

  • 朱思本

    朱思本(1273-?),字本初,号贞一,江西临川(今抚州)人。元代地理学家。生于南宋咸淳九年(1273),祖父以科举入仕,任淮阴县令。父不仕。入元后,家庭开始破落。至元十二年(1275)底,抚州被元军占领。宋亡之痛,笼罩着朱思本一家,长辈们抱着与新皇朝不合作的态度,坚决不仕元。长辈们厌世遁迹、薄视名利的处世心态,对年幼的朱思本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朱思本在谢绝了李孟劝他返儒入仕之后,开始了长达10年之久的考察活动。经过10年的努力,他终于绘成“长广七尺”的《舆地图》,后刻石于上清之三华院。

  • 袁邮

    袁邮,字伯高,号温溪。东莞人。师事湛若水。明世宗嘉靖三年(一五二四)贡生。授万载训导。历湘潭教谕、庆远府教授。民国《东莞县志》卷五七、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一一有传。

  • 邹尧廷

    邹尧廷,字松友,汉阳人。道光壬午进士,历官祥河厅同知。有《留耕堂初稿》。

  • 周之瑛

    周之瑛,号研芬,嘉善人,同县举人、江苏知县丁廷鸾继室。有《薇云室诗》。

  • 周熙元

    字吉梧,诸生。

  • 周宸藻

    浙江嘉善人,字端臣,号质庵。顺治十二年进士。由庶常改御吏,屡陈时务,皆切中弊要,巡两淮盐课罢归。工诗擅书,有《柿叶斋诗集》等。

  • 周九鼎

    字定甫,号爱吾。九岁失恃,能艰苦求进,廿岁即处馆。

  • 崔道融

    崔道融(880年前—907年),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乾宁二年(895年)前后,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于永嘉山斋集诗500首,辑为《申唐诗》3卷。另有《东浮集》9卷,当为入闽后所作。与司空图、方干为诗友。《全唐诗》录存其诗近八十首。

  • 吕太一

    生卒年不详。郡望东平,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人。初射策登科,睿宗景云中为洹水县令。玄宗先天元年(712)为魏知古所荐,历监察御史里行,迁户部员外郎。开元中为张嘉贞所荐,授中书舍人。后任户部侍郎、右庶子。能诗,颇自负才华。生平事迹散见《旧唐书·魏知古传》及《张嘉贞传》、《元和姓纂》卷六、梁肃《秘书少监东平吕公神道表铭》。《全唐诗》存吕太一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