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孫
【源】 ①春秋时宋公子目夷,字子鱼,其后以鱼孙为氏(12,15,60)。②春秋时宋大夫鱼石奔楚,其孙留国,因以为鱼孙氏,见《姓苑》(6,11,17)。【人】 鱼孙登,汉时北海相(6)。鱼孙玮,晋时济南太守(6)。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子姓,宋公子目夷字子鱼,其后以鱼孙为氏。”子鱼,宋桓公子,襄公时与之论战者是。
晋代有鱼孙玮,济南太守。
【源】 ①春秋时宋公子目夷,字子鱼,其后以鱼孙为氏(12,15,60)。②春秋时宋大夫鱼石奔楚,其孙留国,因以为鱼孙氏,见《姓苑》(6,11,17)。【人】 鱼孙登,汉时北海相(6)。鱼孙玮,晋时济南太守(6)。
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子姓,宋公子目夷字子鱼,其后以鱼孙为氏。”子鱼,宋桓公子,襄公时与之论战者是。
晋代有鱼孙玮,济南太守。
读音:Fēng【源】 黄帝之臣逢伯陵之后,有逢氏、蠭氏(8,17,60,62)。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浙江之嵊县、云南之兰坪等地有分布。汉族、傈僳族姓氏。其源不一: ①《姓氏考略》注引 《路史》
读音:Wēnhú【综】 代北姓。后改为温氏(27)。疑即温孤氏。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总论·变夷》: “温狐之为温,温盆亦为温。”疑 “狐”乃 “孤”之误,姑兼收以
读音:Èěrqìn【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察哈尔(23,63)。【人】 鄂尔沁罗理,清蒙古正黄旗人,世居察哈尔,崇德中从征明,在锦州阵亡,赠副都统(23)。清代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
读音:Měi【源】 源出不详。汉、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亦见《中华姓府》(63)。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景县、获鹿、乐亭,山东之鱼台、平度,山西之太原,福建之浦城,
读音:xiàng fēn韩子、墨子死后,有相里氏之墨,相芬氏之墨,邓林氏之墨。(见《意林》)一作相夫。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有载,其注“相夫”云:“亦作相芬。”《中国古今姓氏辞典》注引
读音:Ruǎn【综】 源出不详。见《中华姓府》(63)。辽宁沈阳(9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今北京、河北之昌黎、辽宁之沈阳、山西之太原及晋城、河南之卢氏、广东之高要等
读音:xī nuò吐蕃酋长有悉诺姓。(见《唐书·吐蕃传》)
读音:Móudǐ【综】 彝族姓。属斯卜家支,四川越西有此姓(375)。
读音:Sàihèlī【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诺罗村(23,63,180,260)。【变】①一作〔塞赫理〕(260)。②清正红旗满洲马甲德克精额之妻为色赫哷氏(260),〔色赫哷〕似即塞赫哩之异译。清
读音:Yǒngtuōlī锡伯族姓氏。后或改为单姓 “永”,盖取永托哩之首音,谐以汉字“永”而改。见《中国人的姓名·锡伯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