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áng

【源】 ①系自姒姓。夏禹之裔有阳氏(17)。②周时阳国(故城在今山东沂水西南之阳都城),周惠王十八年灭于齐,子孙遂以国为氏(12,17,60)。③系自姬姓。周景王封少子于阳樊(故城在今河南济源皮城),后裔避周乱适燕(故城在今河南汲县,历史上称南燕),因邑命氏(9,11,17,60)。④春秋时鲁季孙氏家臣阳虎,因封邑在阳关(在今山东泰安南)而得氏(89)。⑤系自芈姓。春秋时楚穆王之子为王子扬,扬之孙名匄,楚平王时任令尹,封于阳,又称阳匄,其后以地为氏(12,89)。⑥系自姬姓。春秋时晋太傅阳处父封于阳(故城在今山西太谷东之阳城),其后因以为氏(7,89)。⑦台湾土著(65)、土家族(387)等均有此姓。【望】玉田(17,60,418)。【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6%。尤以湖南、广西、江西、四川等省区多此姓,4省区阳姓约占全国汉族阳姓人口94%。【人】阳并,汉成帝时上谷都尉(6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东之东平、湖北之监利、江西之南康、福建之青流、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河口、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满、回、侗、土家、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引 《姓考》云: “阳,古国名。周惠王时,齐人迁阳,子孙以国为氏。” 郑樵亦注: “其国近齐,闵二年齐人迁之,子孙以国为氏。或言: 周景王封少子于阳樊,而以为阳国,误矣。阳樊,周畿内之邑。” ② 《广韵》亦注:“周景王封少子于阳樊,后裔避周乱适燕,因邑命氏。”阳樊在今河南济源县,现名皮城。此以邑为氏,系出姬姓。③郑樵又注: “楚有阳氏,芈姓。”

春秋时晋有阳处父,鲁有阳货; 汉代有阳雍伯;后魏有阳球,九江太守; 宋代有阳孝本,隐士。

猜你喜欢

  • 读音:/Eh,O【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 樂羊

    读音:Yuèyáng【综】 《后汉书·列女传》中有乐羊子(21,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后汉书·列女传》有乐羊子。”《中国姓氏大全》亦收载,其注称:“一作

  • 读音:Dài现行罕见姓氏。今江西之新余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由新余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亦未见载於古籍。(按: 帒,为袋之异体字。《说文新附·巾部》:“帒,囊也。或从衣。”疑此姓与袋同,或

  • 葉克永

    读音:Yèkèyǒnɡ【综】 清驻防新巴尔虎镶黄旗中有叶克永氏,世居呼伦贝尔(259,260)。

  • 读音:Téng【源】 系自姬姓。郑公族之后有誊氏(17,62)。【布】 安徽淮南(362)、台湾高雄、台北、台东、屏东(68,261)等地均有此姓。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 《姓氏词典》引

  • 庫成

    读音:Kùchéng【源】 原为苦成氏,方言音变为库成,见《风俗通》(1,6,7,17,60)。 【人】 库成述,晋右奉车都尉(7,21)。库成防,晋广平太守(12,2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

  • 乞連

    读音:Qǐlián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据《西秦录》注云: “即出连氏。”《西秦录》有丞相乞连·出都。

  • 燭盧

    读音:Zhúlú【综】唐时吐蕃部姓。吐蕃丞相尚婢,婢曾遣烛卢巩力与磨离罴子将后御论恐热,巩力请按兵拒险,罴子不从,巩力称疾归鄯州(7)。

  • 读音:Mò墨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源自炎帝后裔墨如之后。二是改姓。由商代孤竹君后代墨胎氏改姓而来。三是春秋宋成公有子墨台,其后人以先祖字为姓。墨姓如今在山西、山东、河南、甘肃、安徽等地有少量

  • 帖木耳

    读音:Tiěmùěr《姓氏词典》引《二十五史人名索引》收载。其注云:“蒙古族姓。元有帖木耳·没里克。” (按: 疑此即 “帖木儿”之别译。) 帖木耳·没里克,当是 “帖木儿·玛里克”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