鎐
【源】见《广韵》(62,80)、《姓解》(7,9,12,21)。【变】亦作鉐(7,11)。【望】彭城(11,12,15,418)。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归“入声”部。其注云: “子木切。望出彭城。”未详其源。 (按:字或亦作、、镞、鉐, 同姓, 或亦用以分族。)
【源】见《广韵》(62,80)、《姓解》(7,9,12,21)。【变】亦作鉐(7,11)。【望】彭城(11,12,15,418)。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归“入声”部。其注云: “子木切。望出彭城。”未详其源。 (按:字或亦作、、镞、鉐, 同姓, 或亦用以分族。)
读音:Mù【源】 见《直音》(15,21,62,86)。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引 《万姓统谱》收载, 未详其源。 (按: “㭤”, 鸟名, 一说乃鹧鸪之别名; 或云为鹗属,此
读音:Mǐhōng珞巴族姓氏。出自义都部落,以 (氏) 族为氏。其姓名构造的特点: 名前姓后,如 “阿结呷·米烘”——阿结呷,人名; 米烘,姓氏。参见 《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读音:Túbǔdài元代少数民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①元代蒙古族姓,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译作“秃别歹”。②元代“色目人”姓,为元色目人三十一种
读音:Bālúbāyī【综】 台湾土著姓。清道光六年,淡水厅下南庄,今苗粟南庄乡,赛夏族原有番姓。意曰风,后改为风姓(65)。
读音:xī lǘ见《姓苑》。有西闾过。(见《万姓统谱》)
读音:Wòtiēgédǎi【综】元时人姓。绰儿马罕,斡帖格歹氏,元太宗时率师西征,留镇其地。子希拉们,从旭烈兀征报达、阿八哈立,守谷儿只(399)。
读音:Xīlǐ【综】 宋时勃泥国王姓锡理氏,见《宋濂集》(60)。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宋濂集》注云: “宋勃泥国王姓锡理氏。”(按:疑“勃泥国”乃“勃海国”之误; 勃
读音:kě dì yán【综】 河南延氏系北魏时代北可地延氏所改,见《魏书·官氏志》(7,12,17,27,70)。一说,改为可氏(7,60,62)。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
读音:qū nán【源】 系自芈姓。屈原裔孙仕北魏,北魏重视复姓,因其自南方来,遂加南为屈南氏(6,7,12,60)。【变】 一作屈男(6,7,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
读音:áng【音】 亦音仰(Yǎng)(17)。【源】 ①系自子姓。春秋时宋国公子卬之后,见《姓源》(17,60)。 ②系自姬姓。春秋时周大夫卬叔之后,见《姓考》(17,60)。 ③朝鲜族姓。【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