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Xiāo

萧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子姓。春秋时宋乐叔有功,封于萧,为附庸国,后国灭,子孙因以为姓氏。二是源于嬴姓,为伯益后裔。伯益后裔孟亏,受封于萧,后人以萧为姓氏。三是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或赐姓。契丹族中萧姓众多。

萧姓发源于今山东。自战国以来世代居住于丰沛间。西汉之初在长安定居,后在兰陵形成望族。西晋,萧氏南迁,后相继建立齐梁两朝,萧姓在南方显赫一时。隋唐时期,萧氏活动区域主要在今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宋元时,契丹萧氏融入。明清时期,萧氏子孙遍布全国各地。

萧姓历史人物有萧何,汉朝政治家,秦末随刘邦起义,他知人善任,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功不可没,后因功被封为侯。刘邦任用韩信和后来的吕后诱杀韩信,据说都与萧何有关,所以流传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说法。萧衍,南朝齐时著名大将,后废齐称帝,建立梁朝,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萧统,南朝梁著名的文学家,梁武帝之子。遍读儒家经典,长于辞赋,辑《文选》30卷,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章总集,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萧照,宋代山水画家。擅长山水、人物、松石,墨色浓重而笔力雄健。萧楚女,参加过武昌起义,192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农民运动讲习所专职教员、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广州“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中,被逮捕杀害。

萧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九十九位。


宋微子之后,支孙封于萧,萧叔大心子孙有功,因邑命氏焉。代居丰沛,至不疑为楚春申君客。(见《元和姓纂》)

宋乐叔以讨南宫万立御说之功,受封于萧,列附庸之国,汉相国萧何即其后。(见《风俗通》)

古之萧国也,其地即徐州萧县,后为宋所并。微子之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以为附庸,宣十二年楚灭之,子孙因以为氏。(见《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

▲<汉>萧望之,东海兰陵人,太子太傅。<唐>萧颖士,颍川人,诗人。<元>萧月潭,淮人,画家。

猜你喜欢

  • 烏勒哩

    读音:Wūlèlī【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叶赫(23,63,180,260)。【变】 亦作〔乌勒理〕(260)、〔瑚勒里〕(180)、〔瑚勒哩〕(63)。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叶赫地方,乃满八旗姓氏

  • 读音:shì【源】 见《姓苑》(7,9,11)。【变】 亦作视(17)。【望】 京兆(17,418)。【人】 式夷,卫人,见《吕氏春秋》(11,17)。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北京、上海、云

  • 額玉特

    读音:Éyù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察哈尔(23,63)。【变】 清正黄旗蒙古前锋德明之妻为鄂岳特氏,镶蓝旗满洲领催沙色之妻为鄂岳忒氏,正黄旗蒙古护军薄罗之妻为鄂约特氏,镶黄旗满洲马甲

  • 傲國

    读音:Aòguó【综】 金时女真人姓。不见于《金史·百官志》。李直夫《虎头牌杂剧》有傲国氏,汉姓为周(71)。

  • 士强

    读音:Shìqiáng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收载,称: “春秋时齐国贵族有此姓。” 《姓氏词典》引 《中国姓氏汇编》亦收,其注云: “即士疆氏。”

  • 梭罕

    读音:Suōhǎn【源】 金时女真人姓(71)。【望】 陇西(71)。【变】 清《续通志·氏族志》作〔索欢〕(24)。

  • 瑚爾哈喇

    读音:Húěrhǎlǎ【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伯都纳(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都伯讷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 尼維

    读音:Níwéi【源】 彝族姓。属尔恩阿尔阿初家支(375)。

  • 莫干

    读音:Mògān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有载,后改为“郃”。(按: 疑此“莫干” 氏,即 “大莫干”之讹。大莫干,或作 “大莫于”,姑兼收以备考。)

  • 阿拉特

    读音:A-lātà【综】 德昂族姓。世居云南潞西三台山邦外,汉姓为来(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