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Cōng

【源】 枞阳(故城在今安徽桐城东南),地名,其先以地为氏(60,62)。【变】 后改为从氏(91)。【望】 荥阳(17,418)。【人】 枞公,汉时荥阳太守(11,15,17,21)。


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趋邕切。枞阳,地名,其先以地为氏。汉有枞公。”(按:枞阳之“”,当音zōng。疑“”之为姓当有二音:或音cōng;或音zōng,姑兼收。)

猜你喜欢

  • 读音:Shǐ【源】 当为豕韦氏所改(62)。《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未详其源。

  • 烏裕

    读音:Wūyù【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吉林乌拉(23,63,180,260)。【变】 一作〔乌宇〕(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吉林、乌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 伊奇爾岱

    读音:Yīqíěr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作“亦乞列歹”。

  • 读音:Qí【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广东之吴川、山西之临汾等地有分布。《新编千家姓》亦载,未详其源。

  • 食我

    读音:shí wǒ【源】 春秋时晋大夫扬食我伯石(食我为字,伯石为名)之后,见《姓源》(17,62)和《路史》(26,60)。《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引 《路史》云: “晋后有食我

  • 读音:Pèi【源】 见《姓苑》(15,21)。【布】 江苏武进(314)、台湾南投(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东之平度、山西之临汾及吕梁地区有分布。《中文大字典》 转引

  • 子献

    读音:zǐ xiàn陈桓公之孙子献之后。(见《风俗通》)

  • 增藺

    读音:Zēnglìn《姓氏词典》 引 《宋史》 收载,其注称: “宋有增蔺毡单。”未道其详。

  • 读音:ōu越王无疆之后有瓯氏。(见《路史》)瓯氏,亦作欧,东瓯王之后也。(见《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

  • 读音:lì【源】①古帝栗陆氏之后有栗氏,见《风俗通》(1,6,7,12,17)。②满族姓(344)。 【望】江陵(17,418),长安(6,60)。 【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9%,尤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