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ǎn

昝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由咎姓变化而来。咎有灾祸意,不吉利,于是有人在咎字的口中加一横,成为昝姓。二是以部落名为姓,源于四川蜀人。三系改姓。

昝姓历史人物有昝殷,唐代妇产科医学家,精通理学原理,尤其擅长妇科,撰《产宝》一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产科专著。

昝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六十五位。


【源】 ①昝氏为蜀地姓氏,见《姓苑》(6,11,12)。 ②汉时萧何封于酇,其地在襄阳光化县,其后以为姓。酇省部首为赞,后讹为昝(21)。 ③北魏时改叱卢氏为昝氏,见《魏书·官氏志》(7,60)。一说,昝卢氏改为昝氏(12,27)。 ④唐时吐蕃酋帅有昝氏(7,242)。清时甘肃洮州厅,洮州卫底古族西番头目昝南秀节,其姓为明洪武时所赐(72)。【望】 太原(17,418),彭城(21)。【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昝坚,晋时桓温部将(15,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河北之魏县及尚义、天津之武清、山西之太原、山东之平度、陕西之韩城、甘肃之永登及酒泉、辽宁之清原,湖北之老河口及武昌、四川之合江及通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土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子感切。何氏《姓苑》有昝氏,蜀人也。望出太原、彭城。” ②或出自鲜卑族。郑樵又注: 代北复姓,“昝卢氏改为昝氏。”③土族之昝姓,则由藏人融入。据传,宋代有两藏族部落,一个叫昝撒 (即现在之东西昝扎); 另一个叫哇尔撒 (即现在的巴扎人),他们都居住在龙王山下,操藏语,与土族共牧于华热 (湟水以北) 地区,现土族中的昝姓人,是融于土中的昝撒藏人,以部为姓,后取“昝撒”之首音,谐以汉姓“” 而为单姓。见 《中国人的姓名·土族》。

晋代有昝坚; 唐代有昝商; 明代有昝诚,成化进士; 又有昝如思,嘉靖进士,官御史; 清代有昝茹类,康熙壬辰进士。

猜你喜欢

  • 公扈

    读音:gōng hù【源】 系自曹姓。春秋时邾娄国(后改称邹,故城在今山东邹县东南26里之邾城)之族有公扈氏,见《公羊传》(60,62)。【人】 公扈古,春秋时鲁人(11,17)。历史上罕见复姓。《姓

  • 里克哩

    读音:Lǐkèli【综】 清镶白旗蒙古马甲李六之妻为里克哩氏(260)。

  • 读音:Róng戎姓源于子姓。周成王平定武庚叛乱后,把商的旧都周围地区分封给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其后世子孙改“子”为“戎”,以戎为姓。戎姓早期主要在河南、山东、河北一带活动。戎姓历史人物有戎昱,唐诗人

  • 读音:tà【源】 ①蹋顿之后(60,62)。蹋顿系东汉乌桓部人,世居辽西,建安初助冀州牧袁绍击公孙瓒,破之,赐单于印绶,后为曹操破于柳域,被斩,其余众悉徙于中国(62)。②回纥有踏氏,见《李德裕文集》

  • 读音:Hē【综】 其先姓何,因避罪改呵,四川阆中有此姓(63)。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姓氏词典》 引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亦收,未详其源。南朝梁有呵罗

  • 读音:Suǒ【源】①古有琐国(故城在今河南新郑北),郑大夫食采之邑,后因氏,见《姓考》(17,60)。②唐时奚人姓。本为部名,后以部为氏(60,242)。【布】四川成都有此姓(91)。【人】琐高,唐开

  • 破多羅

    读音:Pòduōluó【源】 出自鲜卑别种破多兰部(70)。亦作多兰部(78)。【变】 北魏孝文帝时改破多罗氏为潘氏,一云改为罗氏(6,7,12,27,70)。【人】 破多罗没奕干,北魏时姚兴人,封高

  • 斛瑟羅

    读音:Húsèluó【源】 代北三字姓(21,60)。西域西突厥可汗斛瑟罗之裔,以名为氏(70)。至唐时仍有此姓(60)。【变】 后改为罗氏(6,7,12,44)。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志·

  • 托和囉

    读音:Tuōhéluó【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十五派,出黑龙江、虎尔哈、乌喇、叶赫、喀木屯、苏完、萨哈尔察、阿库里河、哈达、松花江、胡鲁色、长白山、吉林乌喇、爱湖、碧尔坤苏苏等地(23,63,180,

  • 读音:Zhāng/Jang【综】 源出不详。台湾苗栗有此姓(68,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