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Jū

居姓是春秋时晋国大夫先且居的后代。

居姓早期活动在山西、河南等地。

居姓历史人物有元代官员居理贞,受父荫官平定州同知,有济才干,为人称道。百姓为他立《去思碑》。

居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四十六位。


【源】 ①古有��国,其后去邑为居氏,见《集韵》(17,80)。 ②春秋时晋大夫先且居之后,以名为氏(6,12,17,60)。③金时女真人姓,见《高丽史》(71)。【望】 渤海、信都(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江苏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居姓人口87%。【人】 居般,汉时东城侯(17,21)。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景县,山东之鱼台、昌乐、平度、平邑,山西之太原,甘肃之徽县,江苏之高邮、江阴、句容,湖北之老河口,安徽之贵池,江西之崇仁,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注云: “(春秋时) 晋大夫先且居之后,以王父字为氏 (按: 先且居字霍伯,此当以名为氏)。今钱塘多此姓。望出渤海、信都。”

汉代有居股,封东城侯 ( 《姓氏词典》 引作 “宋城侯居般”); 元代有居理贞,平定州同知; 明代有居仁,句容人,名儒; 清代有居廉,画家。

猜你喜欢

  • 读音:shè【源】 或为社南、社北氏所改(62)。【布】 山东新泰(359)、安徽淮南(362)、湖南湘潭(373)、宜章(377)、甘肃永昌(392)、台湾桃园、屏东(64,68,261)、北京、辽

  • 伊耆

    读音:yī qí【源】 ①即伊祁氏,古帝尧之号也,其后因以为氏(7,11)。②伊耆为古帝号,后王识伊耆之德,故作为官名,其后以官为氏,见《周礼·秋官伊耆氏郑注》(60,62)。【望】 平阳(17)。【

  • 圖墨里爾

    读音:Túmòlǐ’ěr【源】 清时居于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下游的赫哲族人姓(429)。

  • 異其介

    读音:Yìqíjiè《姓氏词典》引 《中国姓氏汇编》收载,未详其源。(按: 疑此乃 “異其斤”之讹,盖斤、介形近而误,姑收录以备考。)

  • 季随

    读音:jì suí周八士季随之后。(见《世本》)

  • 读音:Yùn【源】 ①系自风姓。太昊之裔封于郓(故城在今山东郓城东16里),春秋时为鲁国附庸,其后子孙以国为氏(9,17)。②系自姬姓。春秋时鲁大夫食采于郓,后以为氏(7,9,12,15,17)。【望

  • 读音:duǒ【源】 ①见《姓苑》(15,21,60)。②非汉族姓,俗作〔朶〕(63)。或系元人朵儿赤、朵耳麻,朵颜之后(60,62)。【布】 甘肃临夏(62)、民乐(378)、山西汾阳(278)、江西

  • 读音:Hàn《姓氏词典》 引 《姓谱》 收载。未详其源。

  • 墨勒齊

    读音:Mòlèqí【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乌拉(23,63,180,260)。 【变】 ①一作墨尔齐(180,260)。②清蒙古镶蓝旗中有墨勒济氏(259),〔墨勒济〕似即墨勒齐之异译。清代满族姓氏

  • 喀嘎杷

    读音:Kāgāpá【综】 苗族姓。喀嘎杷,系贵州黄平一地名,以地为氏,汉姓为潘(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