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Róng

容姓的来源有两个。一是古代有国名容,后代以国为姓。二是周朝称礼乐之官为容,子孙以祖上职官为姓。

容姓历史人物有明代官员容若玉,为官清廉,多善政,积劳而死,家无长物。明代香山人容悌舆,博学而为人厚道,床前侍奉病母十三年如一日,被众乡邻称为“孝行先生”。

容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三十六位。


【源】 ①《穆天子伟》载,古有容氏国,当以国为氏(60,62)。②《礼记》礼乐之官日容,礼官之后以官为氏(60,62)。③黄帝时有造律历的史官容成,其后以先祖名为氏,有容成氏、容氏(6,8,12,17)。④春秋时孔子弟子鲁国南宫适,又称南容,字子容,其后以父字为氏(17,21,62)。⑤元代贵州夷族有此姓。普定府知府有容苴即是(17)。⑥台湾土著姓(65)。【望】 敦煌(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容居,春秋时徐大夫(17,21)。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北京,山东之平度,山西之朔州,陕西之韩城,甘肃之徽县,湖北之洪湖、武昌,广东之新会、高要、吴川,海南之白沙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壮族、黎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据 《帝王纪》 注云: “黄帝臣曰容成,造历。”容成当为容姓之始,此当 “以名为氏”。②郑樵又注: “舜八恺有仲容。”仲容之后或亦以容为氏。③ 《姓氏考略》 据 《穆天子传》 注云: “古有容氏国,以国为氏。” ④又据 《礼记·注》 云: “礼乐之官曰 ‘容’; 一云礼官之后。以官为氏。望出敦煌。”⑤或为南容氏所改。《中文大字典》 注引 《万姓统谱》云: “ (容),春秋南容氏之后,以王父之氏为姓。”《中国人名大辞典·附·异名表》载: 南容,即春秋鲁南宫括。括,字子容,故亦称南容。

礼记》 有容居,吴人; 金代有容苴,贵州人;宋代有容机; 明代有容善,永乐进士; 又有容悌与,香山人,本县教谕,以孝闻; 清代有容而舒,康熙甲子举人。

猜你喜欢

  • 騰原

    读音:Téngyuán《姓氏词典》 引 《姓觿》 收载,未详其源。

  • 博爾奇濟斯

    读音:Bóěrqíjìsī【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乌鲁特(一作兀鲁特)(23,63,260)。【变】 一作〔博尔器济斯〕(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乌噜特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

  • 读音:Chī/Chy Chr【综】 源出不详。云南建水有此姓(409)。

  • 彡且

    读音:xiǎn zǐ【源】 汉时陇西羌人姓(12,60)。以部为姓。【变】 ①亦作〔彡姐〕。《汉书·冯奉传》:永光三年,陇西彡姐旁种反(70)。亦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②有改姓彡氏者(60

  • 莫胡盧

    读音:Mòhúlú【源】①代北人姓(6,7,12,27)。②北周太祖赐广宁杨纂为莫胡卢氏(17,27,69)。 【变】①后改为阳氏(12,27)。②亦作〔莫胡芦〕(60,62)。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

  • 闊洛特

    读音:Kuòluòtè锡伯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锡伯族》有载,未详其他。

  • 莫勒折哷

    读音:Mòlèshéliè《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中国人名大辞典》 注云: “满族姓氏。清同治时宁古塔副都统高福,姓此氏。”“折”,当音zhé,“莫勒折哷”,当即《清通志·氏族略》 所收

  • 读音:Yuān【源】 见《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62)。《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

  • 西木魯

    读音:Xīmùlǔ【综】 清正红旗满洲马甲阿尔太之妻为西木鲁氏(260)。

  • 石之

    读音:Shízhī《姓氏词典》 引 《元和姓纂》收载,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