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山
【源】 古列山氏之后见《风俗通》(1,60)。 【变】亦作厉山、烈山、〔连山〕(1,60)。
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 《风俗通》: ‘古列山氏之后’。一曰厉山氏,即连山氏,又即山氏。”此当系出姜姓,与烈山同。
【源】 古列山氏之后见《风俗通》(1,60)。 【变】亦作厉山、烈山、〔连山〕(1,60)。
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 《风俗通》: ‘古列山氏之后’。一曰厉山氏,即连山氏,又即山氏。”此当系出姜姓,与烈山同。
读音:wū wán乌桓有乌桓山、乌丸川。(见《读史方舆纪要》)后魏王神念父同为护乌丸校尉,因号乌桓王氏。(见《元和姓纂》)后周王德、王轨皆赐姓乌丸氏。(见《周书》)
读音:Diāowū【源】 彝族姓。属曲涅家支(375)。
读音:mào【源】 越人以郡为姓,明州鄮县(故城在今浙江鄞县东)是也,见《姓苑》(7,9,12,17,60)。【变】 后改为贸氏(91)。【望】 会稽(17,418)。【人】 鄮孜,东汉时人(7)。罕
读音:Dòubǐ【源】 楚斗伯比之孙耆仕晋,因以为氏,见《姓氏英贤传》(7,17,60)。
读音:Fēng丰姓主要源于以下说法。春秋时郑国公族后裔郑穆之子丰,其孙丰施、丰卷以祖名命姓,遂成丰姓。丰姓发源于陕西,如今人数虽不多,但在全国分布较广。天津、河北、山东、内蒙古、云南、安徽均有
读音:zǐ fāng【源】 春秋时陈僖子之子穆子安,为子枋氏(6,20)。亦见《姓苑)(15,2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姓氏考略》据《元和姓纂》注云: “陈僖子生穆子
读音:Jiēyáng【源】 汉安道侯揭阳定之后,因官为氏(6,7,12),误。定姓史,为揭阳令,因谓之揭阳定,从所令邑配名,今揭阳史氏犹盛,是揭阳非姓也,见《广东通志》(60,62)。【人】 揭阳当时
读音:Bùyán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元有图烈布哈者,其妻即为布延氏。
读音:Shākā【综】 清镶白旗满洲闲散水成之妻为沙喀氏(260)。
读音:píng【源】 春秋时纪国大夫食采于郱(故城在今山东临朐东南),因以为氏(17)。【布】 江苏武进有此姓(314)。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姓氏考略》亦收载,其据《路史》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