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阴符经注

阴符经注

①一卷。南宋唐淳撰。唐淳,号金陵道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撰有《阴符经注》一书流传于世。《阴符经注》,全称《黄帝阴符经注》。学者研究注释《阴符经》,始于唐而盛于宋。唐宋注释《阴符经》者多家,各家从不同角度解释经文。或以兵家、或以道家、或以丹术释之。唐淳赞成后者,以修丹术解《阴符经》。用经文三百字本,分三章注之。经文中有杜光庭加入“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十六字。其注文先引李冲、施真人(施肩吾)、杜光庭、吕真人(吕岩)、袁淑真等前人注语,然后再附以己见,阐释内丹修炼之术。书前有金哀宗正大己丑年(1229)孟绰然序,谓注《阴符经》者,唯有唐公一人得圣人之旨。虽未免失于偏颇,但此书对于修身养生,不无参考价值。现存天一阁本,明《道藏》本。②一卷。宋俞琰(详见《周易参同契发挥》)撰。此书原题“林屋山人俞琰玉吾叟解”。《阴符经注》,全称《黄帝阴符经注》,是俞琰道学著作之一。宋儒研究道学者,有邵雍、黄庭坚、朱熹等。俞琰本文士,兼学儒道,所以他多采用邵雍、朱熹之说,以儒家心性之说与道家养生之术注《阴符经》。经文取三百字本,不分篇章。经文中“人以愚虞圣”以后百余字,朱熹曾以为注文而未作解,俞琰录之并存。书前有元至正八年(1348)师馀序,称“是经所解,发明朱夫子所未尽言者,使夫子复起,不易之矣。”后世学者对此书亦多赞誉。其书注文简明流畅,条理清析,解说透彻,实为诸家《阴符经注》中佼佼之作。现存明《道藏》本,标名为《黄帝阴符经注》。清《四库提要》于道家类存目中著录此书。③一卷。金刘处玄(1147-1203)撰。刘处玄,字通妙,号长生子,又称刘长生,清人避玄字讳,称刘处元。东莱(今属山东)人,王重阳弟子,全真道随山派创建人,全真道称为北七真之一。撰有《仙药集》、《至真语录》、《阴符经注》、《黄庭内景玉经注》、《道德经注》等。《阴符经注》,全称《黄帝阴符经注》。宋人研究《阴符经》者,多以兵家、道家之言释解经文,阐述强兵战胜、机变权谋之理,强调天人相生相盗、五贼、三要之旨,或阐述内丹之法,重神仙之说。刘处玄本着全真道倡导三教合一的宗旨,则以“明心见性”、“返朴归真”之说释经,兼述养生修丹术。此书前有金代明昌年辛亥(1191年)二月,宁海学正范怿序,称赞刘处玄《阴符经注》:“坦然明白,易知易行”。后世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学者,对此书较为重视,全真道士则更以为经典。清《四库提要》道家类存目有著录。现存明《道藏》本。④一卷。清李光地(详见《周易观象》)撰。《阴符经》一书,其文简古,其意玄奥,特别是“五贼”、“三盗”等说,尤为奇崛。最早为此书作注的是唐代李筌,宋代学者曾疑其为李筌所作,可知李筌所注最近经义。李光地《阴符经注》,虽然注文意义纯粹,可补他注之罅漏,又较李筌注文顺畅,但与李筌旨意颇远,经文中的语句次序,也有颠倒动移之处,后世学者对此不甚赞同,其书流传也不广泛。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根据安徽巡抚采进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⑤见《黄帝阴符经注》。

猜你喜欢

  • 水经注

    四十卷。郦道元撰。郦道元(469-527年),字善长,幽州范阳涿郡(今河北涿县)人,北魏著名地理学家。孝文帝时,历官尚书主客郎、治书侍御史,累迁辅国将军、东荆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居官号称严猛,为权贵所

  • 居易堂集

    二十卷。明徐枋(1622-1694)撰。徐枋,字昭法,号俟斋,别号雪林庵主,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崇祯年间举人,入清不仕。徐枋工书画,著有《居易堂集》、《俟斋集》等。是集凡二十卷。其中,卷十二、卷十三

  • 邓析子

    一卷。周邓析(前545-前501)撰。邓析,春秋时郑国大夫,曾作竹刑。郑国大夫驷歂执政时杀害了邓析,并采用了竹刑。一说,邓析为郑国子产所杀。《列子·力命篇》称,“邓析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子产执政,

  • 东原兽医卞管勾集注

    见《司牧马经痊骥通元论》。

  • 诗经三家注疏

    仅残存二卷。清代周日庠撰。周日庠,山阴人,生活在道光、咸丰年间,具体生卒年月、事迹不详。据本书书序称,周曾研读《诗》、《书》、《礼》、《义》、《春秋》,分别汇集成编,颇有造诣,本书是其著作之一,可惜未

  • 祭典

    一卷。晋范汪(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范旺,字玄平,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博学多通,善谈名理。为庾亮佐吏十余年,甚相钦待;复为庾翼长史;桓温伐翼,为荆州,以范汪为安西长史,温西征蜀,委以留府,

  • 宛雅三编

    四十卷,首一卷。清施念曾、张汝霖编。施念曾字得仍,一字得斋,号蘖斋,安徽宣城人。施闰章孙。生卒年不详。张汝霖,字芸墅,安徽宣城人。生卒年不详。由拔贡而官澳门同知。宣城春秋时为吴地。其诗学昌盛,则著于唐

  • 澹勤室诗

    六卷。《补遗》一卷。清傅寿彤(1818-1887)撰。寿彤字青余,晚号澹叟,贵州贵筑(今贵阳)人。道光举人,咸丰进士,改庶吉士。光绪时官河南按察使,旋署河南布政使。平生笃守阳明之学。工书法,师事何绍基

  • 唐诗所

    四十七卷。明臧懋循(?-1621)编。懋循字晋叔,号顾渚。浙江长兴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曾任南国子监博士。著有《负苞堂集》。此集共十四门。即古乐府、乐府系、三言四言古诗、风体骚体古诗、五言律诗

  • 读礼丛钞十六种

    十六卷。清李辅耀编。李辅耀,生卒年不详,字幼梅,湖南湘阴人,同治庚午(1870年)优贡,光绪丙子副贡,官浙江候补道。事母至孝,当他的母亲徐氏去世守丧时,哀痛倍至,而动辄以古礼行事。将母亲灵柩安葬在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