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小戴礼卢植注日记

读小戴礼卢植注日记

不分卷。清蒋元庆撰。蒋氏生卒年不详。元庆字子蕃。常熟县(今江苏省南部)人,优廪生。此书也是《学古堂日记》之一种,约有一万六七千字,大旨在于疏通证明卢注之精确可从。如《檀弓》死而不吊者三畏厌溺。卢注认为畏者兵刃所杀,郑注引《论语》子畏于匡,陈氏《集说》因指为畏惧而死,元庆则根据班氏《白虎通》、王肃《圣证论》等,证明畏者实为兵刃所杀,驳斥后人望文生义的错误。又《檀弓》君子嫡长殇车三乘,公之庶长殇车一乘,大夫之嫡长殇车一乘。卢注认为遣车亦中从下,孔疏则认为遣车亦中从上。元庆根据《檀弓》上篇《曾子问》篇诸文,证明用塈周者无遣车,塈周既中从下,知遣车亦中从下,驳斥孔疏为臆解。又《王制》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卢注认为皆养庶人之老,孔疏认为郑义不正确,元庆则根据《周官》大司徒养老郑注,证明卢义并非不可通。以上几条都足以订正注疏之过失。其他如卢注认为汉文帝令博士诸生作《王制》,孙志祖《读书脞录》、臧庸《拜经日记》都认为文帝之《王制》并非《礼记》之《王制》,卢氏大概因为书名偶同而误牵合。唐章怀太子就怀疑文帝时未曾有博士,元庆则征引群书,以祛诸人之疑。又《月令》命有司大傩。卢注所以逐衰而迎新,元庆根据《说文》,认为衰之本字应当写作。象这类情况,也的确足以证成卢注,不愧是卢氏功臣。如《月令》以大牢祠于高禖。卢氏认为高禖之神,处在明显之处,因而称为“高”,这里把“高”解释为“明显”,正确无疑。其说大概与蔡邕相同。王引之《经义述闻》据高诱《吕览》注,认为“高”是“郊”之假借字,“高禖”就是“郊禖”,讥刺蔡卢之说都不正确,其实的确精当,而元庆一定想要曲为之说,认为卢注处在明显之处,本来指“郊”而言,断然不可误驳,这也未免阿其所好。此书有学古堂日记本。

猜你喜欢

  • 医说续编

    十八卷。明周恭(生卒年不详)撰。周恭,字寅之,江苏昆山人,通儒学,好方书。此书为续补宋张杲《医说》而撰,成于明弘治六年(1493)。张杲之书多采自医书之外各种典籍,载辑罕见之证,以广异闻。周恭续补则多

  • 韩非子识误

    三卷。清顾广圻(1770-1839)撰。顾广圻,字千里,号涧,江苏元和(今江苏苏州市)人。顾广圻颖敏博学,精通经学小学,善于校书,有《说文校议辨疑》、《韩非子识误》等。顾广圻在得到述古堂影钞《韩非子》

  • 餐秀集

    二卷。清黄千人(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黄千人字证孙,余姚(今浙江绍兴)人,黄宗羲之孙,生卒年均不详。黄千人官泰安县丞。工诗。著有《餐秀集》。是集凡二卷。为其同官觉罗普尔泰所刊。前有普尔泰序、颜懋价

  • 瑞竹堂经验方

    五卷。元沙图穆苏(生卒年不详)撰。沙图穆苏字谦齐,曾以御史出任建昌太守。此书为沙图穆苏在任时所撰。原书为十五卷,杨士奇等文渊阁书目载有一部一册,晁瑮宝文堂书目亦列此书之目,可推断此书为明中叶以前著。此

  • 春秋测微

    十三卷。清朱奇龄撰。奇龄字与三,号拙斋,浙江海宁人。康熙中贡生,有《拙斋集》等。此书首卷为《王朝列国世次族系》,以下十二卷则分属春秋十二公。其说以胡安国《春秋传》为宗,对胡氏苛刻过分之处虽略有纠正,胡

  • 胡氏禹贡图考正

    一卷。清陈宗谊撰。陈宗谊字孝宫,广东番禺人,五品卿衔,陈澧之子。本书刊行时附于其父陈澧《东塾丛书·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之后,所以王先谦刻《皇清经解续编》时,误题此书为陈澧所作。本书虽名为“考正”,但对

  • 尚书主意传心录

    十二卷。明钟庚阳撰。钟庚阳字长卿,浙江嘉兴人,隆庆戊辰进士,官至刑部郎中。本书前有王樵的序,后有王肯堂的跋,分为《虞书》二卷、《夏书》一卷、《商书》二卷、《周书》七卷。本书分节进行解说,每节又分段分截

  • 方韶卿集

    一卷。宋方凤(1241-1322)撰。方凤生平见《野服考》辞目。此集前有《曹溶图记》,是其家藏抄本。前半卷全采宋遗民录。后半卷钱塘诗以下,则皆为汪元量作。书贾***以射利,溶不辨而收之。收入《四库全书·

  • 周易虞氏义笺

    九卷。清曾钊撰。曾钊字敏修,又字勉士。南海人。道光拔贡,曾官钦州学正。清代张惠言曾著《周易虞氏义》,对虞翻易学作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整理和阐发。但其中亦存在许多失误。曾氏此书即补正了张氏的疏漏,严格遵守

  • 后汉书辨疑

    十一卷。清钱大昭撰。钱大昭,有《汉书辨疑》已著录,《后汉书辨疑》体例与他所撰著的《汉书辨疑》大体上相同。统观全书,卷四《安成孝侯赐传》“同抛财产”,引《史记·三代世表》“抛之山中”,证论“抛”字不是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