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小戴礼卢植注日记

读小戴礼卢植注日记

不分卷。清蒋元庆撰。蒋氏生卒年不详。元庆字子蕃。常熟县(今江苏省南部)人,优廪生。此书也是《学古堂日记》之一种,约有一万六七千字,大旨在于疏通证明卢注之精确可从。如《檀弓》死而不吊者三畏厌溺。卢注认为畏者兵刃所杀,郑注引《论语》子畏于匡,陈氏《集说》因指为畏惧而死,元庆则根据班氏《白虎通》、王肃《圣证论》等,证明畏者实为兵刃所杀,驳斥后人望文生义的错误。又《檀弓》君子嫡长殇车三乘,公之庶长殇车一乘,大夫之嫡长殇车一乘。卢注认为遣车亦中从下,孔疏则认为遣车亦中从上。元庆根据《檀弓》上篇《曾子问》篇诸文,证明用塈周者无遣车,塈周既中从下,知遣车亦中从下,驳斥孔疏为臆解。又《王制》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卢注认为皆养庶人之老,孔疏认为郑义不正确,元庆则根据《周官》大司徒养老郑注,证明卢义并非不可通。以上几条都足以订正注疏之过失。其他如卢注认为汉文帝令博士诸生作《王制》,孙志祖《读书脞录》、臧庸《拜经日记》都认为文帝之《王制》并非《礼记》之《王制》,卢氏大概因为书名偶同而误牵合。唐章怀太子就怀疑文帝时未曾有博士,元庆则征引群书,以祛诸人之疑。又《月令》命有司大傩。卢注所以逐衰而迎新,元庆根据《说文》,认为衰之本字应当写作。象这类情况,也的确足以证成卢注,不愧是卢氏功臣。如《月令》以大牢祠于高禖。卢氏认为高禖之神,处在明显之处,因而称为“高”,这里把“高”解释为“明显”,正确无疑。其说大概与蔡邕相同。王引之《经义述闻》据高诱《吕览》注,认为“高”是“郊”之假借字,“高禖”就是“郊禖”,讥刺蔡卢之说都不正确,其实的确精当,而元庆一定想要曲为之说,认为卢注处在明显之处,本来指“郊”而言,断然不可误驳,这也未免阿其所好。此书有学古堂日记本。

猜你喜欢

  • 读史图纂

    一卷。明俞焕章撰,管一骖删正。俞焕章,字文伯,一骖字左仲,都是宣城(今属安徽)人。是书成于万历辛亥年,上起三皇,下迄明之神宗,各以世系、地域列而为图,共有图五十七幅。其中对各代割据政权,亦依各代附录,

  • 杭州所著书三种

    三卷。清末民国初王守恂撰。王守恂天津人,生卒年不详。光绪年间举人,官巡警部郎中,民国年间任浙江会稽道尹,后调钱塘。三种为《阮南自述》一卷、《从政琐记》一卷、《杭居杂忆》一卷。其自记云:来杭道,时事纠纷

  • 经学队仗

    三卷。旧本题朱景元(生卒年不详)撰。朱景元爵里亦不详。据晁公武《读书志》所载。朱景元大约生活在唐武宗会昌年间。作过唐太子谕德,著有诗集一卷。此书以道德、心性等字分类标目,而且杂引经语以疏其义。因其中词

  • 时令汇纪

    十六卷。余日事文,四卷。朱濂撰。朱濂,生平不详,清前期人。其先以《艺文类聚》之体,采录四时十二月事实、诗赋,汇辑成书。后以其书只分节候而无日次,又另成四卷,名以《余日事文》,每月三十日皆采录事实、诗赋

  • 柳村诗集

    十二卷。清董讷(约1682年前后在世)撰。董讷,字兹重,号默庵,平原(今山东宁阳)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六年(1667)进士,授编修,累官左都御史,后总督两江,改督漕运。漕政肃清,政绩卓著。著有《督漕疏

  • 满汉字内务府事宜便览

    一卷。是书为《总营内务府堂现行则例》刊行后,将随办案件中堪为例章的抄录成帙,以备查阅和续纂则例时参用。书共一百四十条,条分满汉,其中有皇太后、皇上、皇后、妃主由园入宫停住大班堂谕,紫禁城冬令小心火烛堂

  • 鸡峰普济方

    三十卷。宋张锐(生卒年不详)撰。张锐,字子刚,郑州(今属河南省)人,后入蜀。曾官成州团练使、太医局教授等职。素有医名。此书成于南宋绍兴三年(1133)。原书散佚,《直斋书录题解》有《鸡峰备急方》一卷,

  • 黄帝内经素问吴注

    详见《黄帝内经素问注》。

  • 素问集注 灵枢集注

    各九卷。清张志聪(1610-1684)撰。《素问集注》又名《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灵枢集注》又名《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张志聪字隐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于医学世家,师从张子卿学医,继集同学高士宗

  • 易会

    八卷。明邹德溥撰。德溥字汝光,江西安福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官至司经局洗马。事迹附见《明史·儒林传》其祖父邹守益传。该书用注疏本,其说多主义理,也兼言象。《系辞》以下解释甚略。《自序》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