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论正

说文论正

二十四卷。清王育(生卒年不详)撰。王育字石隐,号庄溪,太仓(今属江苏)人。与陈瑚(字确庵)、陆世仪(字桴亭)志同道合,明亡后隐居讲授,不改衣冠。此编按许书部首分韵编次,许氏说解悉仍原本。其论正逐义分疏,共三十余万言,历十余载而成书。陆世仪序谓:“准之《说文》以正其体,参之六经四子周秦以上之书以周其用,酌之古今论说字学之书以证其异同。”陈瑚序云:“其不专己以贬古,不徇古以传讹,不变形以取义,不曲义以从文。”自谓:“推古圣贤造字之本指,根于六义,证以五经,会其领要,以成一家之书。”兹摘其释字二例,以见一斑:“宗庙之礼,犬曰羹獻,故字从犬鬳,读若宪,鼎属。置犬于鼎以进之,故以鬳为声。犬为物之大,鼎小不足以函之,其体尝露于上,因假借露也。宗庙献酬,贤者之事,因假借贤也,《论语》曰文獻是也。”“國之从或,或字古國字也,从口从一从戈。口,古方字,地方也。一,法也,先王建国以五等之爵而制其地,大国方百里,小国方六七十里,方五六十里,皆有一定之制,故从一。戈,兵也,谓设武以守之,此会意之书。凡国邑必有界,因假借为畛。域字后人尚分别,因加土作域,为邦域之域。加口于外作國,为家国之国。至或字本文反假借为未定之词。其假为未定之词何也?建国本以为民,有德则君之,无德则夺之,无一定之势,故借其字。”《续修四库提要》云:“其精到固当其戴侗、周伯琦、杨桓、魏校之右也。”(杨钟羲)王氏说字可谓比较园通,但是非参互,言假借似引申,未免穿凿。其稿本未刊,有传镫崖精舍博士泉庄诸印记,旧藏归安姚凯元子湘表霁斋,后归福山王氏。

猜你喜欢

  • 松垣集

    十一卷。宋幸元龙(约1208年前后在世)撰。幸元龙,字震父,高安(今江西庐陵)人。生卒年不详。庆元中进士,官至郢州通判。著有《松桓集》。此集为幸元龙诗文集。共十一卷。书中收疏四篇,书四篇,记事六篇、序

  • 穆参军集

    三卷。附录《遗事》一卷。宋穆修(979-1032)撰。穆修,字伯长,郓州(今山东郓城)人,北宋散文家。大中祥符中赐进士出身。曾任泰州司理参军,颍州、蔡州文学参军。穆参军集共有诗五十六首,文二十篇。穆修

  • 烟霞小说

    二十二卷。明陆贻孙(生卒年不详)撰。陆贻孙,苏州(今属江苏)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仿曾慥《类说》体例,删取稗官杂记共十二种。其中如杨循吉的《吴中故语》、黄晔的《篷轩记》、马愈《日钞》、杜琼《纪善录》、

  • 方莲舫杂著

    六种,八卷。清方士淦撰。方士淦字莲舫,定远(今属安徽省)人。生卒年不详。少从鲍桂星受词章之学。咸丰年间赐举人,后擢守湖州。因事谪戍西域,不久赐还归里。所收六种有《啖蔗轩诗存》三卷、《啖蔗轩自订年谱》一

  • 政刑类要

    一卷。元彭天锡(生卒年不详)撰。彭天锡,字仁仲。湖州(今浙江吴兴县)人,生平无考。《政刑类要》主要记述作者生活的时代各种不同的法令,文字简明通俗。《政刑类要》有《永乐大典》本,清代时被列入《四库全书》

  • 春秋列国诸臣传

    原五十一卷,今本三十卷。宋王当撰。王当字子思,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生卒年不详。自幼好学,举进士不第,元祐中,以苏辙荐,任龙游县尉。蔡京知成都,举为学官,不就。及京为相,不复出仕。卒年72岁。精《易

  • 调梅鼎禅师语录

    十四卷。清代释明鼎(生卒年不详)述,释宝宣等编。明鼎,俗姓冯,号粟庵,字调梅,晚年自称恬退翁。其生平事迹详见《恬退翁后录》辞条。明鼎所说,由门人宝宣所编成的《调梅鼎禅师语录》一书,为语录体佛书。该语录

  • 江安县志

    ①四卷,清雷伊纂修。雷伊,松江人,贡生。《江安县志》乾隆二十八年(1763)修,稿本。共四卷,分为:卷一,图考、星野、沿革、疆域、形胜、城池、山川、古迹、公署、学校。卷二,祀典、祠庙、职官、选举、人物

  • 诸教参考

    不分卷。西欧克拉格(生卒年不详)著,美国人赫士译。克拉格国籍不详。赫士有《光学揭要》一书,已著录。《诸教参考》共八章,取论神、论罪、论得救、论来世、论道德五大端,以基督教理攻诸教之说,也是基督教徒扬诩

  • 算学

    八卷。续一卷。清江永(1681-1763)撰。是书对梅文鼎《历算全书》所论古代历术及算学诸多问题或阐释补充或订正误失。前四卷有“历学补论”、“岁实消长”、“恒气注历”、“冬至权度”,是就历术有关题目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