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卷。南宋张淏(生卒年不详)撰。张淏字清源,本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后侨居婺州(今浙江金华)。官至奉议郎。博学多闻,著有《会稽续志》、《艮岳记》等书,陈振孙《书录解题》及《宋史·艺文志》等均未著录,唯
二卷。清沈辉宗撰。辉宗字笃初,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是书无序例,上卷为总考,下卷为条考。引用旧说中认为恰当的,驳斥纠正其不恰当的,并多有特创。如总考中,称《大学》首章是致知之文,宋儒疑有错简,删去首
四卷。唐王真撰。王真生卒年不详。唐德宗(779-804)时,曾以朝议郎出任汉州刺史,充威胜军使。鉴于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尾大不掉的局面,王真乃于元和四年(809)七月向宪宗上奏此书,以期开一弥兵止战之
十卷。明张栋(约1592年前后在世)撰。张栋字,可庵,江苏昆山人。生卒不详。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官至兵科都给事中。是书为张栋邑人王焕所编。以其历任书牍分卷排纂。其体例则依王俭一官一集之例,故成
二卷。明袁炜(1507-1567)撰。袁炜字懋中,浙江慈溪人。嘉靖十七年(1338)会试第一、殿试第三,官至建极殿大学士。与李春芳、严讷、郭朴并称为“青词宰相”。谥文荣。著有《袁文荣公集》。此集共二卷
无卷数。清末民初廖平撰。据光绪《井研志·艺文志》载,廖平曾著《易类生行谱》二卷,此书不用京氏八宫法,而是以每卦内三爻为生,外三爻为行,合生与行,每卦为一图,由一图以推三十六图。今原书不存。此书是其例言
八卷。清尤怡(详见《伤寒贯珠集》)撰。尤氏为补充《金匮心典》之不足,参照诸家之说,结合个人心得撰成此书。全书十八万四千字。卷一为中风、湿症、瘟疫;卷二为痰饮、饮食、血症;卷三为噎膈、虚劳、发热、恶寒、
十二卷。汉桓宽撰,生卒年不详。宽字次公,汝南(今河南汝南县)人。博通善文,致力于《公羊传》的研究。汉宣帝时被推举为郎(皇帝的侍从官),后曾任卢江太守丞。昭帝始元六年(前81)二月在汉朝京城长安召开的盐
八卷。清张荫春撰。荫春,安徽六安人,清中叶诸生。书首有吴廷选序。卷一至卷八分别为天文类、地理类、人伦类、财赋类、官职类、礼制类、乐律类、政治类。是书实乃供制艺用,所以分析周礼五民、考工记如类书,以天文
一卷。清樊景升撰。樊景升字鹤舲,天津人。本书收词三十二阕。自谓撰词二十年,深知此中甘苦。实非自矜之语,观其属辞,靡不靡雅。其征招咏春草一阕,虽稍嫌肤露,而清新宛转,自然成趣。百字令,题朱小山戊才苍梧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