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靖录考略
八卷,外编一卷。明高承埏撰。承埏字寓公,一字泽外,嘉兴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官至工部虞衡司主事。该书备载崇祯十七年(1644)至顺治五年(1648)间殉难臣民,各为之传,并详其籍贯官爵,年月姓氏。至于学问经济、世德文章,皆广搜博采,极为精核。外编一卷,为王逢辰所汇集。旧刻于江宁,时值书禁颇严,秘不敢印,藏于复壁中。乾隆四十二年(1777),承埏曾孙士敦为山左黄县令,其婿范璐恐有讳忌,取板焚之。原本十六卷,今此本仅及其半。现存咸丰八年(1858)王氏刊本。
八卷,外编一卷。明高承埏撰。承埏字寓公,一字泽外,嘉兴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官至工部虞衡司主事。该书备载崇祯十七年(1644)至顺治五年(1648)间殉难臣民,各为之传,并详其籍贯官爵,年月姓氏。至于学问经济、世德文章,皆广搜博采,极为精核。外编一卷,为王逢辰所汇集。旧刻于江宁,时值书禁颇严,秘不敢印,藏于复壁中。乾隆四十二年(1777),承埏曾孙士敦为山左黄县令,其婿范璐恐有讳忌,取板焚之。原本十六卷,今此本仅及其半。现存咸丰八年(1858)王氏刊本。
二卷。清张惠言撰。郑玄曾据礼释《易》,为专家之学,虞氏诋之,谓其不得易之门径。张惠言谓:“揆诸郑氏源流本末,盖有合焉,未免曲为附会。然其原文本质发挥经义,足以补康成之缺,正不必援虞入郑,混淆家法也”。
八卷。明粟可仕修,檀芳邃、王命新纂。粟可仕,任丘县人,举人出身,万历三十六年(1608)任汶上县知县。檀芳邃,邑人,进士出身,历任户部主事。王命新,邑人,历任南京尚宝寺卿。万历三十六年,粟可仕宰汶上县
无卷数。清朱良玉撰。朱良玉先著有《释注大全》,因其过于繁复,另加采择而成是书。书首有自序,采用《朱子章句集注》原本。所谓贯解,列于书的上方,有全旨,有节解,大约从《朱子或问》、《朱子语类》中采录较多,
五十卷。《续集》六卷。清查慎行(1650-1727)撰。查慎行,原名嗣琏,字夏仲,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初白,康熙时诗人。查慎行诗才敏捷,“平生所作,不下万首”(许汝霖《敬业堂诗集序》。著有《周
四卷。清胡泽漳撰。胡泽漳字少珊,湖南益阳人。此书以笔记体例,将自己学易的心得条而记之。其中第一卷辨河图洛书、邵子所传先天图、后天图、六十四卦方图。第二卷论伏羲六十四卦圆图义例,以圆图中方图移易之气机、
一卷。近人杭辛斋撰。此书自序云:“频年读易,偶有所得,辄为乙记,以其间多为前所未言者,不欲散弃,复辑录之”。书中或专研深论《易》旨,或叙述历来易学。于老子之易、庄子之易、孟子七篇皆有阐述。又论《周官》
十二卷。清郑重光(生卒年不详)撰。郑重光字在章、在莘、素圃,歙县(今属安徽)人。郑氏精通医术,对于温病、伤寒之学颇有研究。著有《郑素圃医书五种》、《素圃医案》、《温疫论补注》等书。郑氏推崇方有执所著的
四卷。清程庭鹭(1797-?)撰。程庭鹭,字序伯,号蘅芗,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诸生。工诗文及篆刻。卷首为程序伯先生遗著目次:《以恬养智斋诗初集》四卷、《以恬养智斋诗二集》十六卷、《以恬养智斋集外诗
四十八卷首一卷,清文良、朱庆镛等修,陈尧采等纂。文良,字冶庵,长白人,咸丰四年(1854)任嘉定府知府。朱庆镛,字晓霞,广西博白县人,道光十三年(1833)进士,同治初年任嘉定府知府。陈尧采,华阳人。
一卷。清童德(生卒年不详)撰。此书记其父童华(1818-1889)事迹。童华字惟兖,号薇研。浙江鄞县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历任太常寺卿、工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等官。童氏曾多次奉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