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考工记辨证

考工记辨证

三卷。陈衍(1856-1937)撰。陈衍字叔伊,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著述甚多,辑有《福建通志》诸书。陈氏自序称:“窃谓郑君(玄)惟未精于算,故注《考工记》如轸与轐之类,间有误者。贾(公彦)疏又多失郑旨,郑误因以滋多。我(清)朝经师辈起,群然訾警之,然未之深思而遽不以为然,有不尽为高密诤臣者。”陈氏有感于此,乃作是书。书凡三卷,卷一自“坐而论道”至“龟蛇四游”,辨证二十二条;卷二自“筑氏为削”至“参分其羽,以设其刃”,辨证二十八条;卷三自“赢者”至“挚必中”,辨证二十余条。其中既有辨证郑注者,又有辨证贾疏者,更有辨证清儒诸家之说者。辨证郑注者,如“以其围之阞”一条,谓郑注“阞,三分之一”不如仍读如“祭”之“仂”,“丧用三年”之“阞”;辨证清儒诸家之说者,如“谓之牙围”一条,驳阮元《车制图解》,谓“(考工)记中言围而非圜者无数”,辨阮言“围者,皆指牙围言之”为误。又如“为皋鼓长寻有四尺”一条,驳程瑶田《考工创物小记》言“郑误以为鼖鼓亦三正”,谓“注中‘围与鼖鼓同以馨折为异’作一句读,非谓中围与鼖鼓同十六尺”,并驳程不得谓微磬非磬折。陈氏之说,偶有创解。如“軓前十尺”一条,谓“注实为軓字,不得的解”,引《诗·匏有苦叶》毛传,“由辀以上为軓”,谓“辀以上则是前轸,而非式前之板。”陈氏征引繁博,然引及俞樾《群经平议》,而不及孙诒让《周礼正义》,则不得其解。总之,此书申郑者多,而驳贾及清儒之说不少,考据亦有根底。有光绪间石遗室刊本、民国刊本。

猜你喜欢

  • 佳趣堂书目

    不分卷。清陆漻撰。陆漻(约1657-1727),字其清,山东平原人,寄居苏州,以行医为业。年少失学,典衣节食,以抄书换钱入肆购籍,好书之癖,常人不及。因得书不易,每得书而归,将书端置于几,揖而后藏,其

  • 医方选要

    十卷。明周文采(生卒年不详)编。周氏生平事迹不详。李时珍《本草纲目》引作周良采。弘治年间(1488-1505)曾任宪宗第四子朱祐兴献王府良医副使。著有《外科集验方》一书。此书成于弘治八年(1495),

  • 周易洞林

    无卷数。辑佚书,晋郭璞撰,有多种辑本。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官至尚书郎,精于卜筮,尝撰前、后筮验六十余事,名为《洞林》。其事见于《晋书》本传。《隋书·经籍志》载,《洞林》原为三卷。《

  • 惺园易说

    二卷。清王杰撰。杰字伟人,号惺园,一号畏堂,乾隆间状元,官至东阁大学士,卒谥文端。著有《葆淳阁集》、《惺园易说》等。此易说,卦不必全注,唯睽蹇解三卦六爻全注。其上经只注十卦,下经只注二十五卦,序卦、杂

  • 训蒙千文注

    一卷 见《训蒙千字文》。

  • 春秋君国考

    五卷。清李元(?一1816)撰。李元字太初,号浑斋,湖北京山(今属湖北省)人。乾隆乙未(1775)大挑一等,历任四川仁寿、金堂、南充诸县。学问赅洽,文笔渊雅,著述很多,官蜀时刊《浑斋七种》,又有《五礼

  • 名物考

    十卷。明刘侗(生卒年不详)撰。刘侗著有《帝京景物略》。此书分二十三部,后附《物理考》、《通微志》二篇。全都是采辑类书而成。

  • 曾确庵三种

    六卷。明曾省吾撰。曾省吾字确庵,隆庆年间进士,生卒年不详。从其著述中可知曾氏尝校士秦中,巡抚川蜀,官至司空,而《明史》无传。是编收书三种,《校秦翰牍》一卷、《抚蜀翰牍》一卷、《平蛮余录》四卷。前两种大

  • 胎产心法

    二卷。清阎纯玺(生卒年不详)撰。阎纯玺字诚斋,上谷(今河北宜化)人。雍正中期,官广西左江道。阎氏专攻女科,学验俱富,博采众家,撰成此书。此书以胎前、临产、产后,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为脉法、逐月养胎

  • 郧阳府志

    ①四十二卷,补一卷,图一卷,清刘作霖修,杨廷耀纂。刘作霖,字慰三,直隶武清(今属天津)人,举人,官郧阳知府。杨廷耀,字彤华,奉天海城(辽宁海城)人,贡士,继刘作霖任知府。府志,明嘉靖间,巡抚叶昭纂《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