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考声切韵

考声切韵

一卷。唐张戬撰,清顾震福辑。王国维《天宝韵英陈庭坚韵英张戬考声切韵武玄之韵铨分部考》(《观堂集林》卷八)云:“撰《考声切韵》之张戬,其人见《唐书·宰相世系表》,官至泗州刺史,其弟锡相武后温王,则戬亦伪周时人。然则据今音为韵书实自戬始,故以‘考声’名其书。”另据《旧唐书》卷八五《张文瓘传》知张戬乃贝州武城(今山东武城县西)人,尚著《丧礼纂要》、《古今正字》、《集训》、《文字典说》、《文字释要》等书。《考声切韵》新旧《唐志》不录,似当时流传即不甚广,今日所见者,则仅《慧琳音义》所引数十则而已。王国维氏认为唐人韵书皆祖陆法言,虽部目有增损,次序有移易,要皆以法言为本。然法言之书,用六朝正音,至唐时已稍变易,于是有根据唐时言语以作韵书者,其分部乃不得不与法言大异。其书盖有数种:天宝《韵英》、陈廷坚《韵英》、张戬《考声切韵》、武玄之《韵铨》等是也。唐景审序《慧琳音义》云:古来音反多以旁纽而为双声,始自服虔,元无定旨,吴音与秦音莫辨,清韵与浊韵难明。至如“”与“”为双声,“企”以“智”为叠韵,若斯之类,盖所不取。近有元廷坚《韵英》及张戬《考声切韵》,今之所音,取则于此。是《慧琳音义》全用廷坚及张戬二书,故其反切与六朝以来诸家字书及韵书颇殊。其开卷音《大唐三藏圣教序》“覆载”二字云:上敷务反,见《韵英》,秦音也;诸字书皆敷救反,吴楚之音也。据此则《韵英》《考声切韵》等书反切以当时秦音为据,与陆韵之据南北朝旧音者不同。陆韵所据旧音多存于江左,故唐人谓之吴音,而以当时关中之音为秦音。其后陆韵行而《韵英》一派微,则由音韵之书用于属辞者多,而用以辨声者少也。欲考唐时关中之音,《韵英》、《考声切韵》及《慧琳音义》反切可为主要根据。以是言之,顾氏辑本所存虽少,然此乃唐代北音韵书之仅存者,故断楮残篇亦殊珍贵也。是编刊入《小学钩沈续编》,有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山阳顾氏刊本。

猜你喜欢

  • 名义考

    十二卷。明周祈(生卒年不详)撰。周祈,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生平事迹不详。书首有万历十二年(1584)刘如宠序,称周祈为周大夫。又有万历十一年(1583)袁昌祚重刻序,称周祈曾为民部郎,又称其从幼

  • 夷白斋稿

    三十五卷。《外集》一卷。元陈基(1314-1370)撰。基字敬初。临海(今属浙江)人。至正中,以荐授经筵检讨。曾为人起草谏章,几乎获罪。张士诚据平江(今属江苏),引为学士。书檄多出其手。明初受太祖召预

  • 阴符经太无传

    见张果《黄帝阴符经注》。

  • 读仪礼记

    二卷。清张惠言(详见《周易虞氏义》)撰。上卷自《士冠礼》筮日主人朝服一节,至《大射仪》,祝史小臣师亦就其位而荐之一节。附:此经诸官始入不言位,而其后可见,及注明言之者。下卷自习夫人之聘享一节,至《有司

  • 斜川集

    十卷。旧本题宋苏过(1072-1123)撰。苏过,苏轼之季子。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叔党,自号斜川居士,事迹附载于《宋史·苏轼传》。其集,《文献通考》作十卷,但世无传本。王士贞《香祖笔记》称:“康

  • 甲申杂记

    一卷,闻见录一卷、随手杂录一卷,宋王巩撰。生卒年不详。王巩字定国,自号清虚先生,莘县(今河北莘县)人。有才学,性豪迈,曾与苏轼友善。苏轼获罪,王巩亦被贬宾州。历官宗正丞。此三卷书,皆记东都旧闻杂事;《

  • 宪台通纪

    二十四卷。元代政书。元赵承禧编撰。承禧字宗吉,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历官监察御史。书成于顺帝至元二年(1336),记载世祖至元五年(1268)至顺帝至元二年御史台建官定制、司属沿革、吏负损益及有关诏敕

  • 扬州梦传奇

    二卷。清岳端(1671-1704)撰。岳端后改名蕴端,字兼山,又字正子,号玉池生,别号红至室主人,其父岳乐,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封晋安亲王,参与执政,掌宗人府事。十五岁受封为勤郡王,后革黜,为闲散宗

  • 紫石泉山房集

    十五卷,清吴定(1743-1809)撰。吴定,字殿麟,又字淡泉,歙县(今安徽芜湖)人。仕途不畅。嘉庆元年(1796)举孝廉方正,时五十三岁。曾与姚鼐师事桐城古文大家刘大櫆,举贤良方正,授六品衔。刘大櫆

  • 禹贡通解

    一卷。旧本题邵璜撰。其生卒年不详,约明末清初时在世。檇李(今浙江省嘉兴县)人。《禹贡通解》前有清初宝坻杜立德序。其书九州中的每州以及导山、导水之前皆列有图。其经文注解与蔡沈集传亦多有不同,凡遵循蔡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