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群经质

群经质

二卷。清陈仅撰。仅字余山,浙江鄞县人。此书虽没有大发明,但错误也比较少。例如,《屯》曰:“利建侯。”《豫》曰:“利建侯”。此书认为,创业守文皆以建侯为利,后世废封建而设郡县,必无长治久安之策。这只是囿于旧说,不足深责。对于《伊训》《说命》,颇信东晋古文《尚书》,对《泰誓》则认为是假的,说它最害义者为“乃汝世仇”四字。陈氏认为:“帝辛在位三十三年,商民之被其毒只及身而已,何得以世仇目之?如指纣先世言,是六七王之遗泽,欲以一笔抹煞之,即祖君望讨杨广檄文,亦不至是。曾谓武王为是言哉?”这确实不是漫无识别之言。对于《小雅·节南山》,陈氏认为“此诗之作,当监谤之时,而明著己字,直斥王讻王,卒未闻加罪也。后世禁私史、治匿名,至著为律令,有古昔暴主所不肯为者。可以观世变矣。”这尤其是有感而发。陈氏又说:“《礼记·祭法》惟末段可取,其余皆不足信,大抵剽辑纬书杂说而成者,文义亦极疏浅。《仲尼燕居》,夫夔达于乐而不达于礼,岂有不达于礼而能教胄子以直温宽栗诸德者?伯夷典礼亦必不让之,殆非孔子之言。”这虽然是疑经,但确实是有见识。对于《论语》“子谓子夏毋为小人儒”,陈氏则认为:“夫子此言必非无谓而发。子夏,笃信谨守之士。‘小人’二字似非子夏对病之药。此‘小人’当解如‘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之‘小人’,荀子所谓子夏氏之贱儒是也。”此论实确,最为可取。只是末附《通质》,谓“魏正始石经为中散(嵇康)所书,今人但称邯郸淳耳。”不知《晋书·赵至传》遇嵇康写石经乃失实之言。其非淳书,则桂馥《历代石经略》已有考辨。有光绪十一年文则楼陈氏排印本。

猜你喜欢

  • 历城县志

    十①六卷。明宋祖法修,叶承宗纂。宋祖法字允绳,新蔡县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曾任耿济、祁门知县,官至刑部主事。叶承宗字弈绳,邑人,天启七年(1627)举人,顺治三年(1646)进士。授临川县知县

  • 汉诗总说

    一卷。清费锡璜(生卒年不详)撰。锡璜,字滋衡,江苏吴江(今苏州市)人。其自署称成都,盖因其父燕峰山人费密知成都避乱流寓吴地,故费锡璜犹署其故里。原来,费锡璜与沈用济合撰《汉诗说》十卷,依冯惟讷《诗纪》

  • 西儒耳目资

    三册。法人金尼阁(Nicola-sTrigault)所作。金尼阁(1577-1628)法国耶稣会士,字四表。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来中国传教,在南京学汉语,曾到杭州、开封、山西、陕西一带。《西儒

  • 江浦埤乘

    四十卷,首一卷。清侯宗海、夏锡宝纂。侯、夏二氏均籍浦邑。此编乃私家著录。先是宗海纂有《江浦备徵录》、锡宝纂有《浦纂》,修于光绪十三年(1887),后二书合成为《江浦埤乘》,于十七年(1891)刊行。江

  • 周易会缉

    无卷数。清吴映撰。吴映字沐日,晋江人。其书的根本宗旨以朱子《本义》为主而折衷于《蒙引》、《存疑》诸书。其持论也很平实,但取材太少,用意太拘,尚未能深研精奥。《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 辨志书塾所见帖正续刻

    无卷数。清李兆洛辑。前列赵南星至朱国祯十一人,为“东林翰墨”。又缪昌期至侯歧曾十四人,附候氏书五家。自跋说,明时诸书家,随听见入石,故不能依先后次弟入石。始于道光六年(1826)春,完于十四年(183

  • 左传释地

    三卷。清范士龄撰。士龄原名人炳,字酉轩,宝应(今属江苏省)人。此书前有道光六年丙戌(1826)自序,称自幼读《左传》,对列国地域,茫然不知所在。数十年后,撰成《左传释地》三卷。其书体例大体上模仿《尔雅

  • 大学指归

    二卷。附考异一卷。明魏校撰。魏校事详《周礼沿革传》。此书乃解《大学》之作,首一卷以古篆写《大学》古本正文,后一卷乃《指归》一卷。其中篆字多有杜撰之字,议论也多附会朱、王之言,而无所发挥。《考异》一卷,

  • 秦子

    一卷。吴秦菁(生卒年不详)撰。关于秦菁的事迹,已无从确考。据《隋书·经籍志》杂家时务论下记载:“梁有秦子三卷,吴秦菁撰,亡。”《旧唐书》沿袭隋说。唐马总《意林》云《秦子》二卷,可能唐人所见已非原书,抑

  • 六典

    一卷。清龚橙(1817-?)撰。龚橙名公襄,字孝拱,号石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龚自珍之子。少以才自负,屡试不遇,依英人威妥玛居于上海。著有《诗大谊》以及所谓改正许书之作。是书便是改正许书之作。改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