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罗江县志

罗江县志

①十四卷首一卷,清沈潜、阚昌言纂修。沈潜,秀水人,曾任罗江县知县。阚昌言,曾任罗江县知县。按罗江,汉置县地。晋置万安县于梓潼水尾,属梓潼郡。后移县治其地,宋齐因之。西魏置万安郡,隋初开初郡废,县属金山郡。唐属绵州,天宝元年,改为罗江县,宋元因之。明属成都府,清顺治十六年(1659)并入德阳县。雍正七年(1729)复设县,隶绵州。罗江县有志始自兹编。志稿创于沈潜,而成于阚昌言。《罗江县志》乾隆十年(1745)刻本,共十四卷首一卷。分为:卷一,星野。卷二,疆域。卷三,公署、古迹。卷四,水利。卷五,贡赋。卷六,学校。卷七,习俗。卷八,礼仪。卷九,秩官。卷十,名宦。卷十一至卷十四,艺文。此志记述资料翔实,惟古迹后附祈雨灵文碑,盖奉巡抚令录自《春秋繁露》者,水利后附张文麓《农书》及沈潜《蚕桑说》,学校后又附沈潜《学规隅拟》,各累十余页,几占全书三分之一。虽大多切于政教,然不别自为编,或附诸卷末,咸骈立其间,与撰述体裁终嫌未协。② 十卷,清李调元纂修。李调元,字羹堂,号雨村,邑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官至直隶通水道。其生平宦绩所至,辄访问山水风土人物,其有为古人所未志者,即笔录之。罢官后家居二十余年,益以著书自娱。其所著书凡四十八种,斯篇即其一。是篇原名《梓里旧闻》,因当时裁县改州,故不言县志。旋复设县,则仍曰《罗江县志》。书成时,李调元已七十余岁。《罗江县志》嘉庆十七年(1812)刻本,此志广徵博引,其史实皆详细注明出处。所载金石文俱照式绘图于旁,十分明晰。艺文不另立一门,而附见于名胜古迹之后,便于查阅。李调元以个人之力,积三年之功,而成此书,文笔流畅,质量上乘,实属难得。尚有嘉庆十四年(1809)李鼎元重校《函海》本、光绪八年(1882)广汉钟氏乐道斋刻《函海》本、《李雨村所著书》本和民国26年(1937)商务印书馆铅印《丛书集成初编》本刊行于世。③ 三十六卷,清李桂林修,邓林纂。李桂林,福建闽县(今属福州市闽候县)人,进士,曾任罗江县知县。邓林,福建闽县人,举人。李桂林任县令后,适值通志馆开,檄徵邑乘,李令因据前志重修而成此篇。《罗江县志》嘉庆二十年(1815)刻本,全书三十六卷。卷首为序、凡例、纂修姓氏、目录、诸图。正文分为:卷一,星野、图考。卷二,建置、沿革。卷三,疆域。卷四,形势。卷五,山川。卷六,户口(附风俗)。卷七,田赋。卷八,水利。卷九,城池。卷十,关隘。卷十一,津梁。卷十二,古迹。卷十三,公署。卷十四,学校(附书院)。卷十五,祀典。卷十六,祠庙。卷十七,兵制。卷十八,驿传(附铺递)。卷十九,寺观。卷二十,盐茶税课。卷二十一,蠲政。卷二十二,职官(附政绩)。卷二十三,选举(附封荫)。卷二十四,人物。卷二十五,列女。卷二十六,流寓。卷二十七,仙释。卷二十八,方技。卷二十九,陵墓。卷三十,典籍。卷三十一,金石。卷三十二,坊表。卷三十三,详异。卷三十四,杂识。卷三十五,外纪。卷三十六无题。此志所列条目,系照省会颁发纂修格式开载,间有因字数无多不必另立一门者,即各以类相附,如风俗附于户口,政绩附于职官,铺递附于驿传,以省卷帙之繁。其徵引悉本《二十二史》、《元丰九域志》、《太平寰宇记》、《方舆纪要》、《水经注》、《名胜志》以及省志等。其论断如黑水辨、雒城考系采李雨村嘉庆志。每条均标记原书之名,以便检阅。艺文内如祠庙、寺观、道路、桥梁序文碑记甚多,略嫌琐细。然存之可识兴建之所由来,亦不为病。尚有同治四年(1865)刻本流行于世。

猜你喜欢

  • 周易发例

    一卷。清王夫之(生平事迹见《周易稗疏》条)撰。王氏说易不信陈抟之学、京房之术,对于先天诸图及纬书杂说也极力排斥,亦不附会老庄之旨空谈玄妙。其言必证实,义必切理。此书守彖爻立诚之辞,以体天人之理,作者论

  • 清晖阁藏帖

    十卷。明董其昌书,未著刻者姓名,但“清晖阁”为王石谷书斋名,此帖当为王石谷辑刻。王翚(1631-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清晖主人,剑门樵客等,江苏常熟(今属江苏)人。王翚嗜好书画,尤以画闻名于

  • 春秋集义

    五十八卷。附《春秋纲领》一卷,《春秋图说便考》二卷。清吴凤来撰。凤来字九成,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清代《春秋》学者,乾隆庚辰(1760)进士,官至广西象州知州。该书务通经旨,不废传也不尽从传,以《春秋

  • 明二十四家诗选

    二十四卷。清黄昌衢选。黄昌衢生卒年未详。字康谣,江西婺源人。此书收明代二十四位诗人的作品。所谓二十四家者,有刘基、袁凯、高启、杨基、张羽、徐贲、林鸿、李东阳、徐祯卿、蔡羽、何景明、李梦阳、薛蕙、高叔嗣

  • 参同契章句

    一卷。清李光地(详见《周易观象》)撰。前人研究《周易参同契》者,多依彭晓、朱熹、陈显微、陈致虚等家注本。自明代杨慎称掘地得石函中《古文参同契》以后,最早有明代蒋一彪依杨慎本作《古文参同契集解》。据杨慎

  • 唐代今字尚书残卷

    敦煌本今字《尚书》残卷三,甲卷为《尧典》,乙卷为《禹贡》,两篇都残缺不全。丙卷为《周书》,今存残卷从《多方》起,至《立政》后题而止。甲、乙两卷都是唐高宗以前的写本,丙卷“基”字缺笔,可以肯定是唐玄宗时

  • 寒松堂集

    九十二卷。清魏象枢(1617-1687)撰。魏象枢,字极环,号昆林,又号庸斋。蔚州(今属河北)人。崇祯年间举人,顺治三年(1646)进士。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后因病告归。卒谥敏果。魏象枢为官

  • 述古堂文集

    十二卷。清钱兆鹏(生卒年不详,)撰。钱兆鹏,清末人,籍江苏南通。履事不详。据《述古堂文集》叙称,钱兆鹏文崇昌黎,著述甚富,曾编纂《周史》,八百年事迹原原本本巨细毕举。《述古堂文集》十二卷:卷一为序,有

  • 铜梁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韩清桂修,陈昌纂。韩清桂,曾任铜梁县知县。陈昌,邑人,进士。铜梁县明代志毁于兵燹,逮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县令郑王臣从事搜辑,仅人物、艺文二志。嘉庆十三年(1808)县令吕清踵事增

  • 尹文子

    一卷。周尹文(约前350-285)撰。关于尹文子的生平,史书记载出入很大。今《道藏》本上下二篇,云出魏黄初末山阳仲长氏诠次,其序曰:“尹文子者,盖出周之尹氏,齐宣王时居稷下,与宋钘、彭蒙、田骈同学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