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义考

经义考

三百卷,清朱彝尊撰。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坨,浙江秀水(今嘉兴)人,经学家、史学家和目录学家。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入选,授官翰林院检讨,参与修纂《明史》。博学多才,康熙曾赐“研经博物”匾,予以褒奖。康熙二十九年(1690),朱彝尊乞假归里,隐居林下,著书立说。《经义考》是他辞官后,据从前的所见所闻,研究古今经学文献,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至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间撰写成的。原名《经义存七考》,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开始刊行,当时只刊行了半部,至春秋类。乾隆十八年(1753)卢见曾在淮南朱彝尊的孙儿朱稻处见到《经义考》朱刻部分的手稿,极为推崇,于是重新编纂校勘,增加了凡例,乾隆二十年(1755)完成全书,共三百卷,改名为《经义考》。《经义考》分二十六类,首录御注、敕撰的经学书籍三卷,再录文献二百九十七卷其类目为:易类七十卷书类二十六卷,诗类二十二卷周礼十卷,仪礼八卷礼记二十五卷,通礼四卷乐类一卷,春秋四十五卷论语十一卷、孝经九卷、孟子六卷、尔雅三卷、群经十三卷、四书八卷、逸经三卷、毖纬五卷、拟经十三卷、承师五卷、宣讲一卷、立学一卷、刊石五卷、书壁一卷、镂版一卷、著录一卷、通说四卷,末附家学、自序二卷,其中宣讲、立学、家学、自述四卷有录无书。所收经书均先著录撰人姓名、书名、卷(篇)数,卷数有异同者,则注明某书作某卷;并注明存、阙、佚、未见和伪书等字样,以便考知图书流传情况;然后辑录原书序跋,介绍诸儒学说、经学派别及著者生平事迹,且依时代先后次序排列。最后是按语。对于各书的有关考证,为朱彝尊自己考订。该书对我国目录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影响波及海内外学术界,被称作“为目录学辟一新大陆”。该书原刻本刊刻未毕,乾隆二十年(1755)德州卢氏雅雨堂补刻完成。另有,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浙江书局刊本,四部备要本等。

猜你喜欢

  • 全唐诗话

    四卷。宋尤袤(1127-1194)撰。生平见《梁溪遗稿》条。书原本题宋尤袤撰。考尤袤乃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光宗时卒。而自序年月乃题咸淳,复读其文,皆与《唐诗纪事》相同。纪事之例,凡唐人采入总

  • 痊骥通玄论

    见《司牧马经痊骥通元论》。

  • 随自意三昧

    一卷。陈代释慧思撰。慧思生平事迹详见《受菩萨戒仪》辞条。《随自意三昧》一书共有六品,即行、住、坐、卧、食、语品。各品一一具足六婆罗蜜,是为规范出家僧众日常行为的书。在初行威仪中,分辨六波罗蜜意。在住威

  • 平定关陇纪略

    十三卷。清易孔昭、胡孚骏同撰。易孔昭,黔阳人;胡孚骏,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二人生卒年不详。同治元年(1862年),蓝朝柱(即蓝大顺)起义军由四川入陕西,捻军、回民起义军继之。六年(1867年),左宗

  • 苏沈良方

    八卷。宋苏轼(已著录)、沈括(详见《梦溪笔谈》)撰。此书又名《苏沈内翰良方》,系后人将苏轼《论医药杂说》(一说为《苏学士方》)合入沈括所撰《良方》而成。《宋史·艺文志》载此书为十五卷,陈振孙《书录解题

  • 诗话类编

    三十二卷。明王昌会撰。王昌会,字嘉侯,上海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是编采摘诸家诗话,参以小说,合成一书。议论则不著其姓名,事实则不著其时代。又并不著出自何书。糅杂割裂,茫无体例,亦博而不精之学。《四库

  • 明经济名臣传

    四卷。明贺中男撰。中男,永新(今属湖南)人。生卒仕履均不详。该书主要记载有明一代诸名臣事迹。经济乃经邦济世之意。书中所录自洪武年间至万历年间,共收文臣五十五人,武将二十一人。据其子贺善来所撰体例称,该

  • 蒿庵类稿

    三十二卷。《续稿》三卷。清冯煦(1843-1927)撰。冯煦,字梦华,号蒿庵,晚年自称蒿隐公,江苏丹徒(今镇江)人。光绪进士,授编修,官至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巡抚。任安徽巡抚间,上书清廷请用尊主庇民

  • 详解九章算法

    十二卷。宋杨辉(生卒年不详)撰。杨辉字谦光,钱塘(今杭州)人。据陈几先为杨辉《日用算法》撰跋称他能“以廉饬己,以儒饰吏”可知杨辉曾当过地方官员,是当时有名的数学家。他结合自己的工作,搜集和阅读大量的数

  • 化州志

    十卷。清杨祐修,林玉叶纂。杨祐,广西临桂人,举人,乾隆十一年(1746)任知州。旧志始于康熙九年(1670)县令吕兆璜,二十五年(1686)再修。六十年(1721),皇帝恩免正赋,秋季又丰收。因此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