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瓦三编
十二卷。明吴安国(生卒年不详)撰。吴安国,字文仲,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官至宁波府知府。此书读经二卷、读史二卷、述训二卷、谈艺二卷、匡诗二卷、纪庞二卷。其读经诸条多有驳孟子、辟朱子之语;读史卷内认为汤武之征诛为逆,而又以圣人应天顺人之说为非。述训以下各卷,词语颇为平正,但大多抄撮说部文献,并无所心得。另有《累瓦四编》,为旧写本,首有万历四十八年(1620)杨守勤序。
十二卷。明吴安国(生卒年不详)撰。吴安国,字文仲,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官至宁波府知府。此书读经二卷、读史二卷、述训二卷、谈艺二卷、匡诗二卷、纪庞二卷。其读经诸条多有驳孟子、辟朱子之语;读史卷内认为汤武之征诛为逆,而又以圣人应天顺人之说为非。述训以下各卷,词语颇为平正,但大多抄撮说部文献,并无所心得。另有《累瓦四编》,为旧写本,首有万历四十八年(1620)杨守勤序。
一卷。南宋真德秀(详见《大学衍义》)撰。此书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和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均给予著录,但书名题《心经法语》,是一书而两名。其内容为集录“圣贤”论“心”的格言,而以诸家的议论为其作注,
十卷。《蜀草》七卷。明郭子章(约1585年前后在世,生卒不详)撰。子章,字相奎,号青螺,又自号衣生。江西泰和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历官广东潮州知府等。因平扬应在叛有功,官进太子少保、兵部尚书。
清邱峻(详见《南湖记略稿》)撰。泉刀乃古代钱币之代称,因刀形币而得名。研究历代钱币之钱谱由南朝梁之顾烜首创,其后封演等人相继写有同类之书,但至清代多已散佚,仅存洪遵《钱谱》一书。该书考察钱币之形制,描
一卷。不著编辑者姓名。此书汇集群书所引孔子之言。观其孔子卜得贲一条,自记云,已见《漆雕氏》,第与此少异。孔子曰:“吾志在《春秋》”一条,自记云,已刻再查。鲁哀公使人穿井一条,自记云,已见《集语》卷五。
①二十卷。清邓必安修,邓常纂。邓必安字东山,江西南丰县人。乾隆九年(1744)举人,三十三年(1768)任孝义县知县。邓掌孝义时,居心仁厚,莅政严明,修学宫,设书院。按孝义志,创于明嘉靖间邑人张冕,四
一百四卷。明赵宦光(?-1625)撰。亦作赵颐光,字凡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与妻陆卿子隐于寒山,读书稽古,精于篆书。著作尚有《六书长笺》、《篆学指南》等。此书以宋李焘《说文解字五音韵谱》为底本,而
八卷。明史迁撰。生卒年未详。史迁,字良臣,号清斋,江苏金坛人。元季隐居教授。洪武初,累征方起,除蒲城知县,迁忻州知州,复知廉州,颇有政声。事迹具详《(光绪)金坛县志》政绩传。著有《和元遗山乐府》。此编
一卷。清冯桂芬(1809-1874)冯桂芬字林一,号景亭,江苏吴县人。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咸丰三年(1853)在苏州办团练,升右中允。十年(1860)太平军攻克苏州时逃到上海。参
十七卷。清卢文弨(1717——1796)撰。文弨字绍弓,一作召弓,号矶鱼,又号抱经、石鱼、粲斋,晚号弓父,学者称抱经先生。浙江余姚人,乾隆十七(1752)年进士,官至提督湖南学政。卢氏精于校勘,一生校
①一卷。清李宝洤(生卒年不详)撰。宝洤有《三国志平议》,已著录。是编为补正高诱《吕览》注而作。其体例,每节补注,则首书“补曰”二字,正注则首书“正曰”二字。其以毕沅校本为主,沅订正高注者,该书往往言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