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皇氏义疏

礼记皇氏义疏

四卷。梁皇侃(488-545)撰。清马国翰辑。《南史》作皇侃,《梁史》作皇偘,字不详,青州刺史皇象九世孙,生于齐武帝永明六年,卒于梁武帝大同十一年,五十八岁。吴郡人,少好学,事师会稽贺玚,精力专门,尽通其业,尤明《三礼》、《孝经》、《论语》。起家为国子助教,于学讲说,听者数百人。本传载皇撰《礼记讲疏》奏上,诏付秘阁加员外散骑侍郎。又撰《论语义》(或曰《论语义疏》十卷,《礼记义》(或曰《礼礼义疏》五十卷),并见重于世。《隋志》载《义疏》九十九卷,《讲疏》四十八卷。《唐志》载《讲疏》一百卷,《义疏》五十卷。今并佚。唯孔氏《正义》多引之,因据辑录,整理分类为四卷。按孔氏称《皇氏章句详正》,微嫌繁广。今皇氏原书虽佚,然就孔氏所引之遗说观之,尚可略知。如释《王制》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因此可推论“飨礼有四种,食礼有二种,燕礼亦有二种。”又释“郊特牲而社稷太牢”,因而申明“燔柴祭天地之礼”。又释《丧服小记》“男子免而妇人髽”,因而推论“男子之免乃有两时,而唯一种;妇人之髽,则有三别。”又释《坊记》“制国不过千乘,都城不过百雉,家富不过百乘”,因此而推论“兵赋之法”,及“国城采地之制”。诸此各条,皆征引繁富,考证翔实,即可窥见原书繁广之一斑。考六朝人《义疏》存者,唯皇侃与熊安生为最多。孔氏又称“以熊比皇,皇氏为胜”。因此,皇氏之说,尤宜为世所重,此书有玉函山房辑本。

猜你喜欢

  • 匡谬正俗

    八卷。唐颜师古撰。颜师古(581-645)名籀,字师古,一作思古,以字行;一说字籀。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县)。颜之推孙。隋仁寿中荐授安养尉,不久弃归长安,以教授为业。高

  • 节爱汪府君诗集

    二卷。明汪文盛撰。汪文盛,字希周,崇阳(今湖北崇阳)人,生卒年均不详。正德六年(1511)进士,历官按察使。以佥都御史巡抚云南。安南之役,功成于毛伯温,然而代谋制胜,实汪文盛之功居多,召为大理卿,因病

  • 春秋本义

    ① 三十卷。程端学(1280-1336)撰。程端学字时叔,号积斋,庆元(今属浙江)人,元代著名经学家。元英宗至治进士,官国子助教。动有师法,刚严方正,学者惮之,迁太常博士,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以通《春秋

  • 嵩阳学凡

    六卷。清代景日昣撰。景日昣字东阳,登封(今属河南)人,康熙进士,官至户部侍郎,著有《说嵩》、《嵩岳庙史》等书。全书依据《大学》中的八条目分八类目,每类目下又分出子目至数百条,每条目下摘列了诸儒家的语录

  • 诗缵绪

    十八卷。元刘玉汝(生卒年不详)撰。刘玉汝字成之,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曾举乡贡进士。《诗缵绪》失传于明代,今本是《四库全书》编者据《永乐大典》著录整理而成。其体例仿效宋辅广《诗童子问》,一诗一解,先

  • 四书图表就正

    一卷。清赵敬襄撰。敬襄字竹冈,江西奉新(今江西奉新)人。官至吏部主事,曾主讲广东端溪书院。是书即在书院时刊行,有十图三表,分别为辰居星共图、日月系天图、井地图、千乘图、军旅图、春秋列国舆图、性习相近远

  • 秋碧堂法书

    八卷。清梁清标辑。梁清标字玉立,号蕉林,又号苍岩。梁清标收藏之富,与孙一保、冯伯衡不相上下。此帖第一卷为陆机《平复帖》、张界奴《临兰亭帖》、杜牧《张好好诗》。其中《平复帖》气韵淳古,是陆机真迹。《张好

  • 庄定山集

    十卷。明庄咏(1436-1498)撰。庄咏字孔阳,江苏省江浦人。成化二年(1466)进士,历翰林检讨,因不奉诏作《鳌山诗》,与章懋、黄仲昭同谪,曾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学者称定山先生。官至南京吏部郎中,罢

  • 音义辨同

    七卷。清曾廷枚撰。廷枚(1734-1816)字升三,一字修吉,号香墅,南城(今江西南城县)人。年十六补县庠生,淡于仕进,学者奉为经师。工书法,精小学。尚著《奇字》、《事物类闻》、《说文引经字异》等。是

  • 鹤林类集

    无卷数。明郭本中、步履常(二人生卒年均不详)同编。郭本中、步履常二人均为道士,他们撰此书主要是叙述其师周玄真的灵异之事。周玄真,字元初,吴县人,居玄妙观,世传其祈祷等颇有灵验,所以当时文士多以诗文相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