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殷礼征文

殷礼征文

一卷。王国维(1877-1927)撰。王国维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一号永观,浙江宁海人,近代学者。王国维于哲学、美学、文学、史学、训诂无所不精,实为一代学术宗师。晚年从事金文、甲骨文研究,主张以出土文物参订古籍,对史学界影响较深。有《静安文集》、《人间词话》、《观堂古金文考释五种》等著作留世。《殷礼征文》一书是王国维以金甲文字参订古籍观点的实践,全书用甲骨文材料考证商礼。其书内容有五种:第一、商人以十干日名命的由来。指出:以十干命名在夏朝有孔甲、履癸。商的祖先从土甲微以下无不用十干日名命,以甲骨卜辞为证知道凡名甲的则在甲日祭,名乙的则在乙日祭。因此知道商人甲、乙等名号是专为祭祀而设,凡甲日生的就甲日祭,因此称为上甲、大甲、小甲、河亶甲、沃甲、羊甲、且甲,其它日生的也如此,都是子孙对他们的称呼而不是名字。第二、商先公先王都特祭。第三、商先妣也都特祭。称商人祭先公先王先妣都是在命名的日干特祭,与周代大有不同。周代殷庙除禘、祫合祭外无特祭的名目。殷墟甲骨多文丁、帝乙时物品,距王亥已二十世,按周制多在毁庙之列,但各有特祭。知道商人对祖先不以亲疏而礼有别。第四、殷商合祭。指出商代除特祭外,也有合祭,合祭仅涉及父亲以上直系五代。第五、殷商有外祭名称,其“邦社”祭如同《礼记》的“国社”祭。只是用牲与周代有差别。此书以卜辞证古礼,“千载之惑,决于一旦。”于礼学、史学都可称名著。传世为《王忠慤公遗书》第二集本。

猜你喜欢

  • 闲情偶寄

    十六卷。清李渔(1611-1680?)撰。李渔字笠鸿,号笠翁,又号随庵主人、新亭樵客。原籍浙江兰溪,生于江苏如皋。二十七岁中秀才,后多次应乡试,均未中。有《笠翁十种曲》。本书内容颇为庞杂,共分词曲、演

  • 三江闸务全书

    六卷。清程鹤翥撰。程鹤翥,字鸣九,山阴人,康熙举人。《三江闸务全书》康熙间刻本,共六卷。分为正续二编。篇首冠图一幅,后附考证四十四条,续编二十一条。此书专考三江塘闸海口诸务,所记或为程氏亲身所历,或为

  • 北泉集

    无卷数。明蓝田(约1538年前后在世)撰。蓝田,字玉甫,号北泉,山东即墨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至河南道监察御史。张璁等希旨议大礼,蓝田屡上抗论,受杖几死,又纠劾陈诜不法事,直声大

  • 游石门记

    一卷。清罗泽南撰。罗泽南,参见《游天井峰记条》。道光二十一年(1841),罗泽南寄居洲上,冬日偕诸生游石门。由山北登其山,多蟂岩恶石,荆刺野草,令人心悸目骇,欲返回,有山人相告:山麓有岩,幽邃可探。乃

  • 读朱随笔

    四卷。清陆陇其(见《古文尚书考》)撰。该书为陆氏读《朱子大全集》的心得笔记。陇其对于朱氏正集二十九卷以前之诗、赋、札子等人所共知者不再置论。自正集三十卷起至别集五卷止,则摘其精要,分条纂录,各加按语以

  • 敬义录

    一卷。清代黄文澍撰。全书也是《石畦集》中之一,主要是以叙述程朱学派理论来批驳陆王一派学说,书中有些地方论述不够明确。

  • 六壬大全

    十二卷。不著撰人名氏,卷首题作怀庆府推官郭载校,为明代刊本。郭载其人不详。六壬是古代迷信用阴阳五行占卜吉凶的方法之一,和遁甲、太乙合称为“三式”。六十甲子中有六个壬,即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

  • 浮山县志

    ①八卷。明许安纂修。许安,河北万全都司龙门卫人。出身监贡。嘉靖十一年(1523)知浮山县。按浮山县志在明嘉靖以前,无可稽考。然嘉靖十一年时,尚有旧志稿抄本,亦不知何人编纂。许安上任后,即取旧志稿,加以

  • 中西学门径书

    七种,十卷。清梁启超(1873-1929)撰辑。梁启超字任公,广东新会人。丛书收其自撰《时务学堂学约》五卷、《读春秋界说》一卷、《幼学通议》一卷、《读孟子界说》一卷、《读西学书法》一卷,以及康有为《长

  • 车频秦书

    一卷。清汤球辑。《史通正史篇》记载:“宋武帝入关,曾访秦国事,又命梁州刺史吉翰访诸仇池,并无所获。先是秦秘书郎赵整参撰国史,值秦灭,隐于商洛山,著书不辍。有冯翊车频,助其经费,赵整卒,吉翰乃启车频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