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柴氏四隐集

柴氏四隐集

三卷。宋柴望及其从弟随亨、元亨、元彪撰。柴望(1212-1280)字仲山,号秋堂,又号归田。宋理宗嘉熙年间官太学上舍。淳祐六年(1246)元旦,皇帝下诏求直言,柴望因《丙丁龟鉴》奏百忤权臣贾似道,下狱。后放归。景炎二年(1277),授迪功郎,史馆编校。宋亡,不仕。随亨(1220-?)字刚中,号瞻屺。柴望弟。宝祐四年(1256)进士,历知建昌军事。元亨(约1265年前后在世)字吉甫,生卒年不详。与随亨同举进士,历官朝散大夫,荆湖参制。元彪(约1270年前后在世)字炳中,号泽臞居士,尝官察推。柴氏兄弟为衢州江山(今浙江江山)人。宋亡以后,兄弟俱遁迹不仕,时称柴氏“四隐”。柴望所著有《道州台衣集》、《咏史诗》、《凉州鼓吹》。柴元彪所著有《袜线集》。柴随亨、元亨著作散佚。其集名皆不可考。明万历中,其十一世孙复贞等搜罗遗稿,元亨之作已复存。因合望、随亨、元彪诗文共为一集,仍以“四隐”为名,因其旧称。世所行者仅望《秋堂》一集,而实非足本。钱塘(今浙江杭州)吴允嘉始得刻本钞传。又据《江山志》及《吴氏诗永》,益以集外诗五首,遂为完书。其诗格颇近晚唐,无宋人杈桠之习。随亨、元彪所作,差逊其兄。然亮节高风,萃于一门。虽遗编零落,而幽忧悲感之意托诸歌吟者,往往犹可考见。存之足以励风教,正非徒以文章重。有《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圣学宗要

    一卷。《学言》三卷。明刘宗周(1578——1645)撰。刘宗周字起东,号念台,因讲学于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中进士,历任礼部主事、光禄寺丞、太仆少卿、工部

  • 汪彦石所著书

    二种,二卷。清汪献玕撰辑。二种为《禹贡锥指节要》一卷、《夏小正传》一卷。两种均为经学著作。其中《禹贡锥指节要》,本书有专条介绍。两种均用为家塾教学童蒙。有同治年间群玉斋刻本。

  • 古赋题

    十卷,后集五卷。旧本题天历已巳古雍刘氏翠岩家塾识。约为元仁宗时所刊。但刘氏名字生平皆不可考。书前有撰者自序云:“宇宙间事物皆可赋,然群书不能遍观而历考也。文场寸晷,未免有望洋之叹。今于经、史、子、集类

  • 兰樵归田稿

    一卷。清张榕端(约1691年前后在世)撰。张榕端字子大,一字朴园,磁州(今河北广平)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进士,授编修,视学江南,衡文精审,他所赏识提拔的都是能文之士。康熙三十九

  • 袁中郎集

    四十卷。明袁宏道(1568-1610)撰。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湖北公安人。少年之时即以诗文“有声乡里”。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累官至吏部主事、考功员外郎。著有《觞政》、《敝箧集》、《广陵集》

  • 铁云藏龟

    不分卷。清刘鹗撰。刘鹗(1857-1909),字铁云,别署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人。通算学、医术、水利等。官候补知府。曾参与治理黄河,有声誉。后弃官经商。八国联军入侵时,用低价购买侵略军所掠夺的太仓储粟

  • 梦篆楼访碑录

    二卷。清叶德炯撰。叶德炯,字容皆,江苏吴县人,后流寓到湖南湘潭,遂寄籍于湘。诸生。叶氏通晓篆籀之学,工诗古文。本书系对孙星衍《寰宇访碑录》和赵之谦《补录》中讹舛缺漏之处,取家藏金石诸刻加以补正,再加上

  • 楚辞音

    一卷。隋释道骞(生卒年不详)撰。《隋书·经籍志》叙曰:“隋时有释道骞,喜读《楚辞》,能为楚声。音辞清切,至今传《楚辞》者,皆祖骞公之音。”周祖谟《骞公楚辞音之协韵说与楚音》一文,考证道骞乃智骞。其根据

  •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一卷,清王国维撰。王国维(详见《五代两宋监本考》条),初入罗振玉东文学社,得罗赏识和长期资助。曾留学日本,入东京物理学校。早年赴上海时务报馆掌书记事。受康德、叔本华、尼采思想学说影响。光绪二十九年(1

  • 春秋直解

    ① 十五卷。明郝敬(详见《周易正解》)撰。该书是作者研究《春秋》之作。作者认为,“欲读《春秋》,勿主诸《传》,先入一字。但平心观理,圣人之情恍然自见。”(《春秋直解》自序)主张废传从经,直接阐发《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