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详说

春秋详说

① 三十卷。家铉翁(生卒不详)撰。家铉翁字则堂,眉山(今属四川)人,宋元之际经学家。宋时以荫补官,后赐进士出身,官至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元兵至,丞相檄告天下守令以城降,铉翁独不签名。宋亡不仕,元成宗即号“处士”,以寿终于家。此书作于宋亡之后。时铉翁在瀛州以《春秋》教授子弟,积十年之力而成此书。书成之后,寄与其友潘从大藏之。家氏认为,鲁史是史,而《春秋》则非史,《春秋》乃一王法,因此,主于垂法,而不主于记事。其或详或略,或书或不书,“大率皆予夺抑扬之所系,而宠纲奥旨绝出语言文字之外,皆圣人心法之所寓”。又云:“圣人之书有常法,而不可以定例求也。自三传以来诸儒百家不原书法以求圣人之意,每以凡例而律圣人之法,甚失甚大,读《春秋》始当首辨也。”其书之体例,据《自序》称:“三传之是者取焉,否则参稽众说而求其是。众说或尚有疑,夫然后以某鄙陋所闻具列于下。”卷首为《纲领》,计六条十篇。一是原《春秋》所以托始;二是推明夫子行夏时之意,三是辨五始,四是评三传,五是明霸,六是以经正例。此六条乃家氏“区区积年用意之所在”。此书初刻于元泰定二年(1325),今存,清有《通志堂经解》本。② 五十六卷。清冉觐祖(详见《易经详说》)撰。此书史事多取《左氏》,议论则多从胡安国《春秋传》;也有一些地方驳正胡氏之说,持论颇为平允。对杜预、孔颖达二家,作者亦时时自出己意断其是非,并不一味盲从。此书的缺点在于:征引各家之说过于芜杂散漫;又略于考证而详于议论,如论“周正”“夏正”,连篇累牍且未得一言之要领;讲说经义时仍多穿凿之病;光绪七年(1881)大梁书局刊《五经详说》本。

猜你喜欢

  • 长江图说

    十二卷。清马征麟撰。马征麟,字素臣,怀宁人。《长江图说》同治九年(1870)金陵提署刻本。共十二卷,其以绘图为主,杂说附之篇后。其绘图取法于裴頠制图六体。兹图则用其五,高下一体,所以定崇山峻路之纡徐,

  • 明帝后纪略

    一卷。明郑汝璧撰。郑汝璧,缙云人,隆庆戊辰进士,官至兵部侍郎,兼佥都御史。是书专记明代帝后即位、册立年月,及生辰、寿数、谥号、山陵之类,而不载其事迹,故云“纪略”。此书上起德祖、懿祖、熙祖、仁祖四代,

  • 五华纂订四书大全

    十四卷。清孙见龙撰。见龙字叶飞,号潜村,乌程(今浙江吴兴县境内)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五十二年(1713)进士。该书乃作者执掌云南五华书院时所辑,故而以“五华”为名。孙氏匡正《四书大全》之错讹,纠正其偏

  • 广西通志辑要

    十七卷首一卷,清苏宗经、羊复礼、夏敬颐辑。苏宗经,字是程,号文庵,广西玉林人,道光元年(1821)举人,任梧州府学教授、国子监监丞,好读书,著有《读史管见》、《监史精华》、《明史漏约》、《名宦百咏》等

  • 尚书中候

    ①一卷。原题阙名。此卷所辑,共有十条。其中,只有“周公归政于成王,太平制礼,鸾凤见“一条,与《太平御览》所引完全相同,其他九条如“尧沉璧于河,白云起,回风摇落”条,“帝尧即政,景星出翼”条,“尧即位七

  • 资治通鉴后编

    一百八十四卷。清徐乾学(1631-1694)撰。乾学字原一,号健庵,昆山(今属江苏)人。康熙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侍讲学士,礼部侍郎、左都御史、累官至内阁学士、刑部尚书。受舅父顾炎武影响,为学具有端绪

  • 蓬州志

    十五卷,清方旭修,张礼杰等纂。方旭,桐城人,曾任蓬州知州。蓬州有志始于明,为吴德器纂辑,共十卷。其书早佚。后洪运开作志略,唯于石堰养济诸所兴作之政记之独详,他则略之。后姚莹谪居于此,亦有心修志,于蓬州

  • 征访明季遗书目

    一卷。清刘世瑗辑。刘世瑗,生平不详。此目选取明末杂史、杂记二百九十五部,集中反映了南明史的资料。每书著录书名及所知别名、撰者姓名,但存书目而无其书。有清宣统二年(1910)北京刘宅铅印本。

  • 简易庵算稿

    四卷。清刘彝程(生卒年不详)。刘彝程字省庵,江苏兴化人。1873年任上海广方言馆算学教习,1875年兼主持求志书院算学科。求志书院每年考四次数学,刘彝程常为之拟考题,他自称所拟之题“无论深浅,唯以新颖

  • 东坡禅喜集

    十四卷。明凌濛初(1580-1644)编。凌濛初,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乌程(浙江吴江)人。先是徐长孺尝取苏轼谈禅之文,汇集成编,唐文献序而刊之。凌濛初以其为备,更为增订。万历三十一年(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