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图明辨

易图明辨

十卷。清胡渭(1633-1714)撰。胡渭原名胡渭生,字朏明,号东樵,浙江德清人。十五岁为县学生,然乡试屡不第。于是专心研究古代经典,尤长于历史地理。曾著《禹贡锥指》二十卷,康熙召至南书房赐宴,并书“耆年笃学”四字赐之。此书为其《易》学代表作,专为辨别鉴定图书之学与《周易》的关系而作。陈抟推阐易理,以大衍之数作五十五点之图以当河图,取《乾凿度》太乙行九宫法造四十五点图,以当作洛书。归其图于伏羲,反谓《易》由图作。又以《说卦》“天地定位”之文演为乾南坤北八卦方位称为先天图。朱熹《易学启蒙》和《易本义》前面九图承接其说。后人多沿其说,惑乱《易经》。但同时袁枢、薛季宣皆有不同的议论。元代陈应润作《爻变义蕴》,开始指称先天各图是道家假借易理作为修炼法术。吴澄、归有光等也相继排击,各有不同的论述。清朝毛奇龄作《图书原舛篇》,黄宗羲作《易学象数论》,黄宗炎作《图书辩惑》,争论特别激烈。但各人均各据所见,攻击对方罅漏之处,尚未能穷究追溯《易》之本末。胡谓认为《诗》、《书》、《礼》、《乐》、《春秋》皆不可无图,唯《周易》则无所用图,六十四卦、二体六爻之画即是其图。图书之学乃丹家之说,非出于《易》,不过依仿而托之,离之则双美,合之则两伤。此书卷一辨别河图洛书,卷二辨析五行九宫,卷三辨《周易参同契》、先天太极,卷四辨龙图及易数钩隐图,卷五辨启蒙图书,卷六、卷七辨先天古易,卷八辨后天之学,卷九辨卦变,卷十辨象数流弊。均引据旧文,互相参证,用以堵住依托者之口舌,使学习者知晓图书之说,尽管言之有故,执持有理,但是修炼、术数二家旁分易学之支流,而不是作《易》的根底。卷首有万斯同《序》及自作《题辞》一篇。收入《四库全书》、《皇清经解续编》。有耆学斋刻本、《守山阁丛书》本、《奥雅堂丛书》本。近四川巴蜀书社有新标点本。

猜你喜欢

  • 唐月令残卷

    一卷。唐明皇刊定,李林甫(?——752)等注。李林甫,小字哥奴,唐宗室,结厚惠妃,出任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晋国公。他迎合上意,以固其宠,杜绝言路,以成其行,妒贤忌能,以保其产,屡兴大狱,以张其

  • 四书一得录

    二卷。清胡泽顺撰。胡泽顺字梅坪,安徽泾县(今安徽泾县)人。是书首有自序及朱荣实序。自序称“无门户意气之私,则汉儒宜崇,宋儒亦宜崇”。朱序谓贯穿郑孔之笺疏,要归于程朱之义理,兼参汉宋之长,不为墨守,且间

  • 无求子伤寒活人书

    见《类证活人书》。

  • 会辅堂问答记略

    二卷。署亦畸编辑。亦畴清末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书后有跋,题其祖籍三韩,即今东北地区。跋中还称其祖于光绪癸未年建令辅堂,按期会讲。诸生有问答者,辄同他们反复辩论,回家后必转述给家塾,所录即其祖当年口

  • 仪礼琐辨

    一卷。清常增撰。生卒年不详。江苏泰州(今江苏省中部)人。道光五年(1825)拔贡,聪慧过人,好学不倦,著有《一松楼文稿》、《竹叶山房外集》诸书。其传见于《续纂扬州府志文苑》,《艺文》有增所撰《仪礼琐辨

  • 清三流道里表

    不分卷。清阿桂(1717-1797)等奉敕修。阿桂,章佳氏,字广廷,号云崖。满洲正白旗人。举人出身。历任伊犁将军、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是书不分卷数,以奉天、直隶、江苏、安徽、浙江五省为第

  • 秦邮帖

    四卷。清师亮采辑。师亮采字禹门。嘉庆十九年(1814),署高邮知州,属金匮钱泳聚诸名迹刻石,置于文游台四贤祠。第一卷为苏轼《春帖子词》、《墨妙亭诗》、《烟江叠嶂图诗》、《挑耳图题后》。第二卷为苏轼《清

  • 方麓集

    十六卷。明王樵(1521-1599)撰。王樵,字明逸,号方麓,金坛(今属江苏省)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历刑部员外郎、山东佥事,官至右都御史。樵邃于经学,《易》、《书》、《春秋》等皆有纂述

  • 柳黄同声集

    二卷。明杜桓编。杜桓字宗表,安徽州(今歙县)人。生平履迹待考。是编刊于宣德四年(1429)。以柳贯、黄溍皆其乡人,因采贯延祐七年(1320)以国子监助教分教上都诗三十二首,至治三年(1323)考试进士

  • 算经

    一卷。佚名撰。敦煌卷子本,原藏敦煌千佛洞,现在巴黎国立图书馆,编目为敦煌《将来目录》第3349号。该卷算经于1899年5月25日为在洞道士王园箓(?一1931)因洞壁破坏从中发见。1907-19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