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文恪集

文恪集

二十二卷。明林燫(?-1579)撰。林燫,字贞恒。福建闵县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六(1547)进士,授检讨,充景恭王讲读官,后官南京礼部尚书。谥赠文恪。著有《文恪集》。是集为林燫诗文集。凡二十二卷。其中诗六卷,文十六卷。末附王世祯、王稚登所撰传二篇。据《千倾堂书目》载:“林燫学士文集十六卷、诗集六卷。”与是集虽名不同,然卷数皆相合,应为一书。或林燫殁后重刻,以其谥号名集。其诗格平平,虽多有经世之意,然少有佳句。其文亦如其诗,价值不高。今存有清抄本。明丁宾刻本,已仅存诗集6卷,题《学士林文恪公诗集》。

猜你喜欢

  • 满州小学集注

    六卷。汉本宋朱熹撰,明陈选注,《四库全书》已著录。清圣祖康熙命尚书顾八代翻译。世宗时,特命校对授梓,以资学习。雍正五年十二月,上亲为制序颁行,为满文本,内容与汉本相同。内篇有四:曰立教第一,明伦第二,

  • 甲申传信录

    十卷。明末清初人钱撰。钱又名钱士馨,字稚拙,号稚农。浙江平湖县人,贡生出身,生卒年月及事迹不详。钱曾发愤研究经史,多所撰述,著有《赓笳集诗》。晚年入京师,遇甲申之变,后见《国变录》、《甲申纪变》、《国

  • 万世太平书

    十卷。清劳大兴(详见《瓯江逸志》)撰。本书拾录先儒学者著作前言部分的言论,取名《万世太平书》的目的,是为世间百姓建立做事标准,为天地生灵树立善良的意念,为世俗开创一个美好和谐的太平环境,为前圣继承传播

  • 荒箸略

    一卷。明刘世教撰。刘世教,山东平原人。万历三十六年(1608)四月九日:江南大雨,四十五日而止,是书即为筹办救灾而作,书为十二目,即蠲、赈、籴、贾,其中赈分为八事:有朝廷、有司、富家巨室的赈济(一)、

  • 四书述义家训

    三十卷。清许如竹撰。如竹字淇园,别字柯亭老人,汜水(今河南荥阳)人。官至汤阴训导。笃信程朱之学,而对四书研讨尤精。是书每章先序白文,主说原本集注,次则贯穿诸家而自寓折衷,删繁就简,阐发紫阳之秘。所以因

  • 割症全书

    七卷。美国嘉约翰(详见《医理略述》)译。所谓割症,即我国所说的外科医术。此书前有嘉约翰自序,序中又以炎症名此书,可见嘉约翰认为炎症为百病之总纲,无论内外损伤,皆可发炎。此书刻于光绪十六年(1891)。

  • 西村集

    八卷。《附录》一卷。明史鉴(1434-1496)撰。史鉴字明古,因家居西村,人称西村先生,江苏吴江人。他隐居不仕,终身布衣。王恕巡抚江南时,闻其名,延见之,与其讨论时政,史鉴指陈利弊,王恕非常佩服其才

  • 说文逸字辨证

    二卷。清李桢(生卒年不详)撰。李桢字佐周,湖南善化(今长沙市)人。是书以为郑珍《说文逸字》多违许旨,未深究许君所以弃取之意,则为之辨说,益以左证。其体例是录郑书于前,自为辨证于后。李氏云:“《逸字》所

  • 西域考古录

    十卷。清俞浩撰。俞浩,字湛持,江苏海盐县人。西域之称,始于汉代,指玉门阳关以西诸国,尤以天山南路城郭为主。此编首及兰州、凉州、甘肃、西宁五郡,则以内地为西哉,而后五卷所考的古国,南路诸国不为重点,未免

  • 刘昺敦煌实录

    一卷。清汤球辑。《隋书·经籍志》载《敦煌实录》十卷,刘景撰;《旧唐书·经籍志》作二十卷,刘延明撰;《唐书·艺文志》作刘昺撰。刘昺,字彦明(延明),唐人避讳而改为景。陈振孙《书录解题·敦煌新录》目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