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扪虱新话

扪虱新话

十五卷。北宋末南宋初陈善(生卒年不详)撰。陈善字敬甫,又字子兼,号秋塘,福州(今福建福州)罗源人。生平事迹不详。据卷首门人陈益序称,陈益自入乡校即闻先生大名,后从其游,成为弟子,知道陈善著有《窗间纪闻》一书,“贯串经史百氏之说,开抉古人议论之所未到”。后改书名为《扪虱新话》,刻版流传。全书以考论经史诗文为主,兼及杂事,分门别类,一事一题,共二百余则。《四库全书总目》谓是书,颇为冗琐,持论尤多舛驳。大旨以佛教思想为正道,以王安石为宗主。故于宋人中诋毁欧阳修、杨时、陈东、欧阳澈等。而以诋毁苏洵、苏轼、苏辙尤力,甚至议论苏辙比附神宗于曹操。于古人之中,主要诋毁韩愈、孟子等人。误读《论语》,甚至以为江西马师在孔子之上。而对周邦彦谀颂蔡京诗,所谓“化行禹贡山川外,人在周公礼乐中”则丝毫无讥。又谓“观其书颠倒是非,毫无忌惮,必绍述余党之子孙,不得志而著书者也”(《四库全书总目》存目)。宋代自王安石变法以来,即分朋立党,政见颇为不合,后人对此评价,意见亦不一致。陈善对王安石一派未加诋毁,四库馆臣即斥以绍述余党一派,谓其完全颠倒是非,一无可取,亦属门户之见。其实,书中考论经史诗文,对韩愈、孟子提出疑义,也是一家见解,不能完全斥之大错。至于记述许多遗闻逸事,宗主王安石,亦不应全非。书中保留与时人及后人一概否定王安石的不同见解及可贵资料,更为后人研究历史所难得。所以,此书不宜全废,可资参考。钱曾《读书敏求记》记载此书有二种版本,一种不分卷,卷末有绍兴己巳(1149)陈善自跋;一种分十五卷,而无自跋。四库馆臣考证,十五卷本亦有自跋。今观其书,有二跋语,一作于绍兴己巳正月二十一日,一作于绍兴二十七年(1157)三月一日。据陈善自跋称,先成一帙,流传后,又理旧楮,兼摭新闻,以成第二集。因此,今传版本,卷帙不一,但内容大体相同,未有遗失。《津逮秘书》、《宋人小说》作十五卷,《宋人小说》又附补遗一卷。《儒学警悟》、《丛书集成初编》分上集四卷、下集四卷、共八卷。《唐宋丛书》、宛委山堂《说郛》节选本作一卷。商务印书馆《说郛》本不分卷。

猜你喜欢

  • 西湖佳话古今遗迹

    见《西湖佳话》

  • 广字义

    三卷。清代黄叔璥撰。黄叔璥见《南征记程》条。此书是作者把宋陈普《字义》(计一百五十三字)及清代孙承泽的增订《字义》、程达的《原字训》汇为一书,《广字义》意思是在《字义》一书的基础上增加了内容。

  • 对属发蒙

    二卷。不著撰者姓名。全书共分八十一门。其分类颇为琐屑。如节候门,有云上数目下之节候。如三春、三冬之类。又云上虚字下节候,如新春、先春之类。又云上节候下声色,如春光、春容之类。亦为一本俗书。

  • 孝经读本

    一卷。孝经存解 一卷。孝经存解阐要 一卷。孝经存解析疑 一卷。读孝经刊误问答 一卷。清赵长庚撰。赵长庚生卒及事迹不详。是书首列《孝经读本》,其次为《孝续读本考证》,第三为《孝经存解》,其后依次为《孝经

  • 春秋讲义衷

    十二卷。清团维墉撰。维墉字雉高,号椒灯,又号蕉墩,仪征(今江苏仪征)人。该书是作者研究《春秋》之作,辑录前人之说,进行折衷,不专主一家之言。该书有清嘉庆壬申(1812)刊本。

  • 易经图说辨正

    二卷。清彭申甫撰。详见《周易解注传义》。

  • 读易义例

    一卷。清汪德钺撰。此书为读易义例,凡六十五条,其中有与义例无关者。所举义例均不注明某卦,令人不知其所指。谓易有全取象为一物者,易大象传多有与彖爻之义不类者。又谓易有二卦合体相似而名不同者,有二卦颠倒而

  • 洛阳缙绅旧闻记

    五卷。宋张齐贤(943-1014)撰。张齐贤字师亮,曹州(今属山东)人,徙居洛阳。太平兴国二年进士及第,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司空致仕,卒谥文定。此书乃作者于景德乙己年间以兵部尚书知青州时所作。据作

  • 积学斋丛书

    二十六种,六十一卷。清徐乃昌(见《鄦斋丛书》)编。丛书汇辑清代学者著作,以考证为主,多罕见之本。如程际盛,关于声韵训诂的著作,不下数十种,丛书收入他的《周礼故书考》一卷。张宗泰,对《孟子》、《周官》、

  • 大梦编年

    一卷。清汪荆(1794-?)自撰。荆字松樵,山东陵县人。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举人,历官高陵、宁陕、长武、山阳等县知县。此编分年系事,记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记家事、读书、历官等事,每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