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性理纂要

性理纂要

八卷,清代冉觐祖(1636-1718)撰。冉觐祖见《易经详说》。全书分“附训”、“附评”两部分,前四卷为“附训”,内容是摘录周敦颐《太极图》、《通书》,张载《西铭》、《东铭》,程子《定性书》五部之中有关内容作为“训”,意思是告诉世人要以此为“经典”。其中《太极图》、《通书》、《西铭》是摘录和依据朱熹的注解及诸儒的评论,《东铭》和《定性书》是杂考朱熹与诸儒的论述并加上作者自己的见解。第五卷至第八卷为“附评”,内容也是前四卷所提到的性理之说,不过是把程子的言论作为“经”,把朱子的注称为“传”,又加上作者的考证评论,总称为“评”。

猜你喜欢

  • 匏瓜录

    十卷。清芮长恤(生卒年不详)撰。长恤字蒿子,原名城,字岩尹,明亡后更今名,濑北(今江苏溧阳)人。明诸生,清经学家。自明亡后,长恤谢诸生,隐居荒野,幅巾裹发,终身不变。长恤学博而能醇,经史疑义,考证尤精

  • 古文尚书条辨

    五卷。清梁上国撰。梁上国字九山,福建长乐人。此书第一条至第一百一十九条都是辨正阎若璩的《古文尚书疏证》的。而眉端的考订之语,则不知出于何人之手,其考订颇多精审之处,如第一条:“十六篇之说既有刘歆、班固

  • 金华县志

    ①十卷。明胡颂纂修。胡颂,金华县人。《金华县志》万历二十六年(1598)刻本。此志分舆地、官政、人物、杂志四大类,惟以艺文析出,别立一类,为内外篇。又添立要害一目,均为卓识。纂修者姓氏一页,应改订于义

  • 晓霞轩诗词

    不分卷。《焚余集》,一卷。清梁寿贤(?-1906)撰。梁寿贤,字少云,浙江山阴人,梁馥生之女,沈嗣鼎之妻。此书有民国八年(1919)排印本。书前有张锡銮、谈国桓、吴蒋、王兰芳、沈祖泽所作序言,张元奇、

  • 蠛蠓集

    五卷。明卢楠(约1535年前后在世)撰。卢楠,字少楩,一字次楩,又字子木,浚县(今属河南省)人。生卒年不详。以赀为国学生,博闻强识,恃才傲物,忤县令,被诬论死,幸谢榛为之鸣冤,始得平反。著有《蠛蠓集》

  • 蜀碑记

    十卷。宋王象之撰。王象之,详见《舆地碑目记》条。清李调元编此书十卷,有退补斋金华丛书本附辨伪考异一卷。王象之的《舆地碑目记》中,所录蜀碑最详最多。李调元从王书中专门将蜀碑摘出,改标清代府县地名,将各碑

  • 本事方释义

    见《类证普济本事方释义》

  • 毛诗古韵

    五卷。清牟应震撰。此书前有张鹏序及作者自序。作者以为古韵久亡,春秋以后之书,不能作为春秋以前的证据。于是求之于《诗》,故是书以《诗》为主,《诗》合用者则合之,不合者则分之,旁及者则通转之。计分《诗》韵

  • 大象观

    二卷。明刘元卿(1544-1609)撰。元卿字调父,号旋宇,又号沪潇。江西安福人。隆庆四年(1570)举人,会试,以极论时政落第,遂绝意仕进,从刘阳学。万历时,赵用贤、汪以道以刘与邓元锡、王之士为“海

  • 音学五书

    包括《音论》三卷、《诗本音》十卷、《易音》三卷、《唐韵正》二十卷、《古音表》二卷。清顾炎武撰。顾氏生平见“日知录”。《音学五书》是清代研究古音的一部重要的开创性的著作。其中《音论》是综述音韵学源流的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