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张文定公文选

张文定公文选

三十九卷。明张邦奇(1484-1544)撰。邦奇,字常甫,号甬川,别号兀涯。鄞县(浙江宁波)人。十五岁作《易解》及《释国语》。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邦奇性孝友,其母年已九十余岁,但他转任南北依然携带老母以奉养。正德中,宦官刘瑾肆虐,邦奇曾作《张骞乘槎赋》予以讽刺。其提学湖广副使,在任三、四年。他教育诸生,在学问上以孔子、颜渊为老师;在道德上向曾子、闵子骞学习;但是,作文章却不可学杨雄、王褒。嘉靖初,提学四川,以亲老乞归。后又提学福建。累官至礼部尚书,后改南京吏部,复改兵部,参赞机务。嘉靖二十三年(1544)卒,年六十一岁。谥文定。过庭训《分省人物考》谓其所学根抵于道,文词典则朴茂,虽旁累百家,钩引玄汇,而卒止于道。其文议论风发。其奏疏,直辞说论,可以想见其立朝之风采。邦奇著作较多。《千顷堂书目》收邦奇《观光楼》、《纡玉楼》、《四友亭》等八种著作,而文选作四十八卷,疑为后人有增辑。《张文定公文选》为诗文别集。卷一至卷五为应制诗文及奏疏,卷六为颂、赋,卷七至卷十五为诗,卷十六至卷三十二为文,卷三十三至卷三十九为释经。集前有嘉靖二十八年(1549)许谷序,嘉靖二十九年邹守益序。该集为张时彻所选编。据史传载:时彻为张邦奇族文,但少于邦奇二十岁,受业于邦奇。故邹守益序谓:“东沙子以诸文评骘其宦业学行以传,选其文三十有九卷刻之,用垂耒祀”。有明嘉靖刊本。

猜你喜欢

  • 老子口义

    四卷。宋林希逸(详见《考工记解》)撰。《老子口义》又称《道德真经口义》。此书成于景定辛酉年(1261)。焦竑《国史志》著录林希逸《老子口义》四卷,即上两卷为《道经》,下两卷为《德经》。《述古堂书目》著

  • 地镜

    一卷。无名氏撰。清马国翰(详见《玉函山房辑佚书》)辑。《隋书·经籍志》五行类有《地镜》一卷。按《金楼子·志怪篇》说,地镜经共出于三家,有《师旷地镜》、《白泽地镜》、《六甲地镜》。三家之经,只说珍宝光气

  • 权文公集

    十卷。唐权德舆(761-818)撰。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奉安)人。少以文章知名。德宗建中元年从政,累官至宰相、刑部尚书,后出镇兴元,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德舆善诗文,精通经术。长于五古。著有《童

  • 情史

    二十四卷。全称《情史类略》,又名《情天宝鉴》,题“江南詹詹外史评辑”,实为冯梦龙(见《春秋衡库》)编撰。明代笔记小说集。《情史》顾名思义,是写人情的书,上起夏商周,下至明代,汇集了几千年奴隶社会、封建

  • 读书小记

    二卷。清焦廷琥撰。焦廷琥生平事迹详见《冤服考》。此书主要杂考经史典籍及名物起源等。焦廷琥为焦循之子,学有本源,所论有可取之处,但亦有不审之处。《续修四库全书提要》指出,书中谓“民之无辜,并其臣仆,郑笺

  • 针余吟稿

    一卷。清崔幼兰撰。崔幼兰,生卒年不详,直隶魏县(今属河北省)人,崔述之妹,刘欢成之妻。清末诗人。此书有民国二十一年(1932)亚东书局排印本。顾颉刚得到范廉泉收藏的钞本,并收入《崔东壁遗书》。收有四十

  • 曲涧遗稿

    十五卷。明孙奎(约1624年前后在世)撰。孙奎,字启文,江西南城人。生卒年不详。生平以讲学为事,故诗文多杂俚语,亦非所长。其笃信堪舆之说,反复辨明,不一而足。其《风水评》一篇,援引营洛卜兆事及驳朱彦修

  • 陆氏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校正

    二卷。清赵佑(详见《毛诗草木疏校正》)撰。此书卷首有赵佑己亥序和辛亥跋。三国时吴陆玑有《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四库全书》已著录。然陆氏之书通行本伪缺颇多。佑取陶宗仪说郛本及毛晋广要本并诸家别录,校其异

  • 圣学嫡派

    四卷。明过庭训撰。庭训字成山,平湖(今属浙江)人。生卒不详。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官至福建按察使。该书主要记叙历代儒者事迹,上起汉董仲舒、下至明罗洪先,共三十六人。各人略录其言行,然大抵抄录他

  • 观堂丙辰以后诗

    一卷。王国维(1877-1927)撰。丙辰为民国五年(1926)。此诗集为王国维自日本归国以后所作,收诗四十七首,大多应酬之作。如《题赵千里雪麓早行图》有句“一种高华严冷意,百年嫡嗣在吴兴。”又如《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