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庭闻录

庭闻录

六卷。清刘健撰。刘健,字汝嘉,江西南昌人。其父刘崑,顺治十六年(1659年)进士,吴三桂叛清时为云南同知。他曾著有《吴三佳传》和《滇变记》二书。吴三桂在云南举起反清旗帜后,曾胁迫刘崑投降。刘崑不为所屈,将书稿藏于壁中,自己削发遁居宝台山。吴三桂变乱被平定后,书稿仅存十分之一。四十年后,刘崑子刘健鉴于“谈往事者,无稽之言,人各一说”,造成以讹传讹(《庭闻录序》),于是将当日所受父教及所见所闻犹能记忆者,撰写成书,名之为《庭闻录》。该书分为六卷,各卷名称为“乞师逐寇”、“镇秦徇蜀”、“收滇入缅”、“开藩专制”、“称兵灭族”、“杂录备遗”。另有“平定缅甸”一文,作为“附录”收入书中。书中详细记载了明山海关守将吴三桂由降清至叛清、发动叛乱的全过程。资料翔实,可补官书之不足。例如,卷一《乞师逐寇》在叙述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的山海关之战时,写道:“是日,战初合,满兵蓄锐不发。苦战至日昳,三桂军几不支,满兵乃分左右翼,鼓勇而前,以逸击劳,遂克大捷。”揭穿了清摄政王多尔衮的机警和狡诈。多尔衮在山海关前,惧怕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不敢与之正面冲突,转而让吴三桂打头阵,自己坐收渔人之利。类似记载,书中确有不少。该书成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三月,后收入《豫章丛书》。1985年6月,上海书店影印出版了《豫章丛书》本的《庭闻录》。

猜你喜欢

  • 洞庭湖志

    ①十四卷。清陶澍修,万年淳撰。陶澍,详见《江苏水利全书》。万年淳,字弹峰,华容举人,博学多文。嘉庆二十年(1815),陶澎在都宫侍御时,有前长沙郡守沈廷瑛举叶世基所辑《洞庭湖志》稿,乞为划定。因巡城无

  • 妒记

    二卷。南朝宋虞通之(生卒年不详)撰。会稽余姚(今属浙江省)人,善言《易》,有文名,仕至黄门侍郎,步兵校尉,著有文集十五卷。《妒记》是专记上层妇女言行、语言应对的轶事小说集。主要内容是劝谏、讽喻上层妇女

  • 滕县乡土志

    一卷。清高熙哲修纂。高熙哲曾以御史,出守过宁夏、宣化、大名等处,官至翰林院编修。光绪三十一年(1905)饬令各州、县,纂修简明乡土志,以作历史、地理教科书之参考。故高熙哲纂此志之法是,取邑志,补以新事

  • 花草蒙拾

    一卷。清王士正撰。王士正生卒年未详。著有《精华录》。花草者,谓花间草堂。蒙拾者,以为未及广为扬榷,且自愧童蒙,谦辞也。此为作者就读花间草堂时,随笔写记者,间亦及友朋之作。此书专门品评《花间集》与《草堂

  • 钱塘吴氏所刻书六种

    六卷。清吴用威编。生卒年未详。此书汇辑其先人吴焯,及其乡人符之恒、符曾遗著。据其自序,谓其家故籍歙县,明季始迁钱塘(今浙江杭州)。康熙中门祚寝盛,一时群从,多以谈艺好客相尚,而吴绣谷焯,字尺凫,有《瓶

  • 魏稼孙全集

    无卷数。清魏锡曾(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撰。魏锡曾字稼孙,仁和(今杭州市杭县)人。是书凡四种:《绩雨堂碑录》、《绩雨堂题跋》、《绩雨堂诗存》、《绩雨堂文存》。《碑录》数百篇,包括:隋、唐等各朝碑录,按

  • 七曜历日

    一卷。无名氏撰。此卷首尾完整。按七曜之名:蜜、莫空、云汉、嘀日、温没斯、那溢、鸡缓日。又分十二时,每日每时之下,缀以人生行事之吉凶祸福。俾人知所避忌。盖周而复始焉。此在我国历法中不但为创见,亦现存古历

  • 新唐书纠谬

    二十卷。宋吴缜撰。吴缜,生卒年不详,字廷珍,成都人。北宋英宗治平中进士,神宗时“从宦巴峡”,撰成该书。哲宗元祐中,知万州、蜀州。绍圣元年(1094),经侍读胡宗愈推荐,吴缜表进该书于朝。吴缜撰写该书,

  • 伤寒审证表

    一卷。清包诚(生卒年不详)撰。包诚字兴言,泾县(今属安徽)人。同治年间曾官湖北同知。从学于张宛邻,私淑黄元御。张宛邻崇拜黄元御之医术,令包氏校雠黄氏诸书。包氏尤致力于《伤寒论》的研究。认为《伤寒论》文

  • 春秋说

    ① 三十卷,附录三卷。明王寝大撰。寝大字幼章,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崇祯丁丑(1637)进士。寝大认为,“《春秋》本《鲁史》原文,孔子修之,盖笔削史文以见义”(《春秋说序》,《续文献通考》卷一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