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庄子识小

庄子识小

一卷。清郭阶(详见《周易汉读考》)撰。前人研究《庄子》者,有人据《庄子·天下篇》怀疑庄子其人属于儒家。但自汉代以来的学者一般都认为庄子属于道家。郭阶认为老子之学是儒家的本源,而庄子又出于儒家,不得已而归隐。所以郭阶作此书仅取《庄子》内篇,择其语句,以儒学解说。认为外篇反复申明内篇之意,故意作妄诞之言,隐儒术流于过当,以及群弟子追述之语、后人附会之词杂糅其中,所以他置而不录。其解《逍遥游》在阐明其旨的同时,说庄子生于战国人伦道尽之时,儒术足以贾死,虑言之有罪,不言则微言绝于世,所以用荒唐之辞,还唯恐隐抑不深。认为庄子虽然无心隐抑儒术,但又不得不如此。又解《齐物论》说:“吾儒推己及物”。并引《论语》:“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及《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等句,以阐明继之者善,成之者性的观点。引《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等说以论道。郭氏的见解虽未免牵强,但也言之成理,为后世研究《庄子》,增添一家之说。现存《春晖杂稿》本。

猜你喜欢

  • 经书卮言

    一卷。清范泰恒(生卒年不详)撰。泰恒字无崖,籍署河内(今河南沁阳),乾隆十年进士,官崇义知县。除本书外,还有《燕川集》十四卷,《燕川诗集》一卷。泰恒本书大体上是以文体论经,认为古文《尚书》是伪书,其根

  • 老子点勘

    三卷。清吴汝纶(详见《尚书故》)撰。古来研究《老子》的学者,或训诂释字,或注经解词,各有侧重;各家注本或依河上公本,或依王弼注本,或依其它注本,所依版本各不相同。吴汝纶撰《老子点勘》,大体依河上公注本

  • 孙子兵法

    见《孙子》。

  • 大学章句困知录

    不分卷。清赵国麟(生卒年不详)撰。国麟字仁圃,号拙庵,山东泰安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官至大学士礼部尚书。撰有《学庸讲义》、《制义纲目》。是编大旨以陆子之言,求朱子之意;以朱子之意,求圣人之

  • 裁纂类函

    一百六十卷。无著撰人姓名。书前有虞集序。序中称书为相台庐陵周宏道先生所著。所谓周宏道先生亦无所考。根据序文的意思推断,周宏道可能是指周必大。周必大《平园集》外还著述八十余种书未传于世。一些奸黠的书贾,

  • 何子清先生遗文

    二卷。《附录》一卷。清何忠万(?-1880)撰。何忠万字子清,上元县(今江苏江宁)人。何忠万事亲孝,尝刲股和药,以疗母疾。然亦耆古绩学。与顺天府乡试后,侍父陕安道,署中佑治军书巡抚刘蓉重其才,力荐朝廷

  • 伊本拔图塔行记

    摩洛哥旅行家伊本拔图塔(Ibn Battuta,1304-1377)游记。伊本拔图塔出身于丹吉尔城的一个法官世家。1325年,他赴麦加朝圣,之后游历亚非各国,并在元顺帝时来过中国。1354年,他口述世

  • 西圃集

    二十四卷。清潘遵祁(生卒不详)撰。潘遵祁,江苏吴县人。曾以高科进士,例授翰林,不数月遽引疾归里,不复出任,居乡讲学,淡泊名利。其精于谱谍之学,文章尚平实。是集中书启、规则诸体实是公文,其余多为序,跋,

  • 经世大典

    八八〇卷。元代官修政书,又名《皇朝经世大典》,赵世延(1260-1336)任总裁,虞集(1272-1348)任副主裁。世延字子敬,其先雍古族人。世祖时任监察御史,后累迁至中书右丞,平章政事。集字伯生,

  • 诗陆氏疏疏

    二卷,清焦循(1763-1820年)撰。焦循,字理堂,江苏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清代著名学者,与阮元齐名。嘉庆六年(1801)举人,后隐居。著有《雕菰楼文集》二十四卷、词三卷、诗话一卷及《曲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