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卷。清李调元(1734-?)撰。李调元字羹堂,一字赞庵,号雨村、墨庄,绵州(今四川绵阳)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改庶吉士,授吏部主事。历官考功司员外郎、广东学政、直隶通永道。因弹劾永平知府
二卷。清宋翔凤(详见《论语郑注》)撰。是书对阎若璩《释地》之说多所匡正。如“首阳”一条,“天覆地载”一条,“置邮”一条,“君陈”一条,所作辨证均极确当。该书有浮溪精舍本。
五十五卷。宋魏了翁撰。魏了翁字华父,号鹤山,卬州(今南洋一带)人,官至佥枢院事。其事见于《宋史》本传(详见《周易要义》条)。明万历间张萱重轩《中兴馆阁书目》收有《周易要义》,不言《周易集义》,独《宋书
十三卷。无撰者人名。英国人艾约瑟(Joseph,Edkins)译。艾约瑟,英国教士、汉学家。所译西方史书,在当时中国社会有一定影响。书十三卷,卷首为小引。分三节,一、读罗马史便悉欧洲近事。二、罗马史载
四卷。清代黄百家撰。黄百家字主一,余姚(今属浙江)人,黄宗羲之子,曾在其父卒后,续成《宋元学案》,著有《内家拳法》、《句股矩测解法》、《幸跌草》等书。此书是作者参照其父黄宗羲的有关论述,并结合自己的见
八卷。清高之騱(约1681年前后在世)撰。高之騱,字仲治,山东淄川人,生卒年均不详。为侍郎高珩之子。擅长于诗,诗学唐末香奁体和北宋西昆体,词藻华艳,姿致有余。敖陶孙认为秦观词“如时女步春,终伤婉弱。”
不分卷,清黄德润等修,姜士谔纂。姜士谔,邑人。清光绪末,管学大臣张堃秋颁示例目,咨行各省,檄下府、厅、州、县,编辑乡土志,将备为学校历史、地理教材,兹编即应令编纂送达学部者。《郫县乡土志》光绪三十四年
一卷。清张先振撰。张先振字以厚,湖北汉阳人,清代后期学者,除撰有本书外,还著有《周易互卦图说》、《周礼精义》、《仪礼考》,《律吕考》等书。本书名“水道便览”,与书之内容甚是相符。书中略于山而详于水,对
五卷,附一卷。清代黄淦撰。黄淦字纬文,浙江仁和人,乾隆庚子(1780)举人。生卒年不详。是书首有汤诰序及淦自序,末有门人汤春生跋。卷首总论,《国风》、《小雅》、《大雅》、《颂》,各为一卷,后附序传,为
二卷。元景星(生卒年不详)撰。景星号讷庵,字德辉,以儒士保为杭州儒学训导,浙江余姚人。景星撰《四书集说启蒙》,门人蒋骥先刊其《大学》,钱时续刊其《中庸》,《论语》不存,《孟子》则残。景星自序中仍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