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尚书详解

尚书详解

①二十六卷。南宋夏僎(生卒年不详)撰。僎字元肃,号柯山,两浙路龙游(今属浙江省)人。南宋著名经学家。据时澜此书序文,僎曾中进士,其他事迹不详。该书博采前人旧说,于林之奇《尚书全解》所取尤多,夏氏为阐明《尚书》义理,于经文反复条畅,深究详绎。其书虽比蔡沈《书集传》稍嫌杂,但在宋人《尚书》说本中,不失为善本之一。明洪武年间(1368-1398)皇帝下诏令习《尚书》者并用夏氏、蔡氏二《传》,后《书经大全》问世,始独用《书集传》,此书影响逐渐衰微。该书版本原有淳熙间麻沙刘氏书坊刻本,久已失传。乾隆有浙江采进本,残缺,库书以之与《永乐大典》参校补辑,使该书复成完帙,原本作十六卷,修《四库全书》时,厘定为二十六卷。现存版本有聚珍本、闽覆聚珍本。②五十卷。陈经(生卒年不详)撰。经字显之,一字正甫,江南西路安福(今属江西省)人。一说福建长溪人。南宋经学家。庆元间进士,官至奉议郎、泉州泊干。经一生嗜书成癖,启益后学为多。所著除《尚书详解》之外,尚有《诗讲义》、《存斋语录》诸书,已失传。经该书自序称“今日语诸友以读此书之法,当以古人之心求古人之书,吾心与是书相契而无间,然后知典、谟、训、诰、誓、命皆吾胸中之所有,亦吾日用之所能行”。其说近似陆九渊“六经注我”之说,当属金溪学派。陈氏注解《尚书》,多取古人注疏,间出新义,往往发先儒之未发,疏解亦较为详明。此书成就不及蔡沈《书集传》,与林之奇《尚书全解》、夏僎《尚书详解》不相上下。该书有聚珍本、闽覆聚珍本。③十三卷。宋胡士行撰。士行南宋时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江南西路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官至临江军军学教授。此书又称《书集解》、《初学尚书详解》。士行解《尚书》,多以伪孔传为主,异说附后;伪孔传义有未妥,则引杨时、林之奇、吕祖谦、夏僎诸说补正。至诸家说解犹有不妥,则直抒己见。该书兼采诸家说解之长,援据考证,不尚空谈,见解颇有精到之处,于宋人《尚书》注本中为较好者之一,有《通志堂经解》本。

猜你喜欢

  • 箧中词

    六卷。续一卷。清谭献(1832-1901)撰。谭献事迹见《复堂词话》辞目。本书选词,始自清初,迄于当代。其题词名者,从别集;仅题人名者,从诸家选本。但就箧中所存,甄采百一。其续有所得,时亦补录。又仿阳

  • 读左札记

    一卷。刘师培撰。刘师培的曾祖父刘文淇曾掇拾贾逵、服虔、郑玄三家旧注,进行疏通证明,广征博引,上采刘歆、许慎等人的师说,近采顾炎武、惠栋、焦循、洪亮吉等人的遗编,以自己的观点进行评断,成《左传旧注疏证》

  • 孝经义疏

    不分卷。清阮元(1764-1849)撰。阮元字伯元,号芸台,原籍江苏仪征人,清代著名学者。官至漕运、湖广、两广以及云贵总督,晚年拜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傅。曾师从焦循、邵晋涵、任大椿、王念孙等著名学者。

  • 桑植县志

    八卷,首一卷,清周来贺修,卢元勋纂。周来贺字德生,江西南丰人,曾任桑植县知县。桑植县志创自乾隆十三年(1748)知县马奎,其稿无存。乾隆二十年(1755)知县钟人文续之,乾隆二十九年(1764)知县顾

  • 锦带补注

    一卷。旧本题宋杜开撰。天一阁藏本多前序一篇,不著撰人名氏。本书谬误较多。如开卷注昭明太子四字曰:姓萧,名普,字子施,昭明者,号也。似未读史书。其他,如所引《论语》:德不孤必有邻,君子以文会友;诗:中心

  • 宋遗民录

    ①一卷。作者不详。《四库提要》云:“乃洪武抄本,毛晋刻之,附于《忠义集》之后。或元人所作,或明初人所作。”所载为元初宋朝遗民事。有《汲古阁合订唐宋元诗》(五集)本。② 十五卷。明程敏政(约1445-1

  • 经世策

    一卷。明魏校(1483-1543)撰。校字子才,祖先本姓李,号庄渠,昆山(今属江苏)人。弘治进士,官至太常寺卿,掌国子监祭酒事。私淑胡居仁主敬之学,而贯通诸儒之说,择执尤精。著有《周礼沿革传》、《大学

  • 两朝宪章录

    二十卷。明吴瑞登撰。瑞登字云卿,明武进(今江苏常州)人。由贡生官光州训导。著有《两朝宪章录》、《绳武编》。薛应旂纂洪武至正德九朝事迹为《宪章录》,瑞登因辑嘉靖元年(1522)至隆庆六年(1572)凡五

  • 达生篇

    见《达生编》。

  • 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