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明高僧传

大明高僧传

八卷。明代释如惺(生卒年不详)撰。如惺,号幻为,师从天台宗真清,又从千松得禅师习禅宗,曾住天台山慈云寺,嘉兴楞严寺。《大明高僧传》简称为《明高僧传》。此书写成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所题书名中的“大明”,即指成书年代,不是指内容范围。此传内容始于北宋末直明代,至于《宋高僧传》止于北宋初到北宋末这一百数十年。《大明高僧传》仍是空白,并无片言记载。此传内有三科,即《译经》、《解义》、《习禅》。《译经》科中只著录元代沙罗巴一人,《解义》科中著录了自南宋至万历年间四十四人,《习禅》科中著录了自北宋末迄元仁宗年间六十七人,正传有一百一十二人,另附见有六十八人。在体裁上与梁、唐、宋三部僧传相同,每科之后无“论”,当是全书没有完成的原故。其中有关主张各宗融合的看法,正是时代要求的反映。此书的优点是,填补了北宋末至明代高僧传记的空白,为研究佛教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不足之处有:首先,一些高僧的传记如性澄、蒙润、本无、如玘、绍宗等,所记事迹过于简单。二是,前后重复和误将北宋人写成南宋,将地名误作籍贯等疏忽之处也不少。正如作者自序所言,是“随喜录之,以备后之修史者采摭”,因而没有严肃加工整理。尽管如此,它仍是一部有价值的佛教著作。现见载版本有明万历丁已嘉兴楞严之般若堂刊。

猜你喜欢

  • 祖台之志怪

    二卷。东晋祖台之撰。生卒年不详。祖台之字元辰,范阳(今属河北涿县)人。东晋孝武帝太元时,为尚书左丞,官至侍中、光禄大夫。南齐科学家祖冲之的曾祖父。此书的内容较广泛,所述怪异故事,常常附会一些历史人物,

  • 天池秘集

    十二卷。明徐渭(详见《路史》条)撰。武林孙一观校。其中有关叶向高,陈继儒等诗文记载,均是由孙一观补辑,而伪托徐渭撰。因为徐渭是嘉靖时期人,叶、陈二人均晚于徐,徐不可能见其诗文。此书体例颇杂,标目诡异。

  • 燕山梦草

    一卷。《萧草》一卷。明陆澄原撰。生卒年未详。陆澄原,字嗣端,浙江平湖人。天启五年(1625)进士。除工部主事历员外郎,谪顺天府照磨,迁大理寺副,以兵部员外落职。著有《芝房集》六卷。《千顷堂书目》著录,

  • 天理主敬图

    一卷。清代冉觐祖(1636-1718)撰。此书以绘图形式来讲明“天理、性道”的学说。全图上标“天理”二字,来说明“性道”的重要,中间列有“存养、省察、讲学、力行”四项,来说明“体道”的作用,下写有一“

  • 十三经歌诀标射谱

    二卷。清杨裕藻撰。裕藻字献堂,山东滕县人。是书为便于初学切字而作。所收《十三经》及《四书》之字凡六千七百三十二字,不见经传之字凡九千九百九十字。按四声制谱,各以三十六字母领之。其标射云者,凡两字之切,

  • 黔志四种

    十八卷。清熊湛英编。熊湛英字露阶,贵阳(今属贵州省)人。黔地多山,古代为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后来历代建军屯卫所,其他地区人渐多进居该地。自明代即有注意记载黔地地理人情之著作。是书汇辑有关著述四种:清田雯

  • 金光明经文句

    十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金光明经文句》是对《金光明经》的注释。《金光明经》是由北凉昙无谶译,共四卷。说诵读流布此经的国土,将受到四大天王的保护。此文句由智讲说,弟子

  • 皇明英烈传

    见《皇明开运英武传》。

  • 仓颉篇

    二卷。近人龙璋辑。《说文解字叙》云:七国之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初兼并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

  • 国初群雄事略

    十二卷。清钱谦益(详见《列朝诗集小传》)撰。《国初群雄事略》是他写的一部长编,主要写元末群雄纷起、明朝建国的史事,对韩林儿、郭子兴、徐寿辉、陈友谅、明玉珍、张士诚、扩廓帖木儿、陈友定等人一一详述,但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