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弦秋

四弦秋

清蒋士铨撰。其生平见《冬青树》条。此剧写唐代九江茶商吴名世,中年娶长安名歌妓花退红为妻。适值三春时节,新茶即将上市,吴名世告诉妻子,要到浮梁经商,正赶上从上安来的茶商乌子虚来约吴名世同往浮梁。此时长安城中,宰相武元衡五鼓上朝,黑暗中被人刺死,白居易身居左赞善大夫,出于忧国之思,上疏请求捉拿凶犯,不料另两位大臣说他越分多事,因此有人乘机参他一本,说他母亲落井而死,他反作《赏花》、《新井》二诗,大为不孝。于是朝廷降旨,贬白居易为江州刺史,后又降为司马。有一日,他到江口为好友薛存诚送行时,正谈说间,从邻船传来了一阵悠扬的琵琶声,白居易侧耳细听,辨出有梨园旧调,便邀琴女上船。此女乃茶商之妻花退红,白居易问及身世,她说家住长安平康苍马陵下,十三岁开始学习舞蹈,在宜春院内,技艺超群。又从梨园内两位善才——曹师文和穆师文学弹琵琶。白居易又问她因何至此,她说只因春光流逝,年华半老,不得不远嫁给此地一位商人。她用琵琶的声音倾诉自己的经历,当唱到兄弟失散姨娘病故时,几乎是声泪俱下。满船的人都被感动得落泪。而哭得最伤心的是白居易。花退红弹到最后,四弦一收,声如裂帛,戛然而止。此时人们都沉浸在悲哀中,唯见浔阳江上留下一片银白色的月光。面对此情此景,白居易准备写一首《琵琶行》。此剧主要取材于白居易《琵琶行》,兼采《唐书》有关记载。时作者四十二岁。白居易《琵琶行》是一首著名的长篇抒情叙事诗,昔人常以之与他的《长恨歌》相提并论,洪昇的《长生殿》取材于《长恨歌》,成为一本杰出的传奇剧。此剧曲辞取材于长诗《琵琶行》,既富于抒情性,也具有音乐性,也是杂剧中一个优秀剧目。有《藏园九种曲》及红雪楼藏《清容外集》本。

猜你喜欢

  • 图绘宝鉴

    五卷。附《图绘宝鉴续编》一卷。元夏文彦(生卒年不详)撰。夏文彦,字士良,号兰渚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居松江(今属上海市)。夏氏嗜古精于绘事,为杨维桢所称。据陶宗仪《辍耕录》曰,其家多藏古物,罕有其

  • 画继

    十卷。宋邓椿(生卒年不详)撰。邓椿,字公寿,四川双流(今属四川)人。邓椿出身于官宦之家,其祖曾官中知枢密院事,家藏书画宏富。邓椿耳目濡染而精于赏鉴,编缀是书。因唐张彦远之《历代名画记》起自轩辕止于唐会

  • 周易小义

    二卷。清茹敦和撰。此书只释一字一物,然皆旁征博引。书中取异卦同辞者,比物连类,以相证引,考证颇精。其以群经之义以释易,或以为其借易以通群书之义也。其精要处在于不拾汉人牙慧,精者取之,驳者弃之。此书经李

  • 诗经正义

    二十七卷。明许天赠撰。天赠字德天,黟县(今属安徽省)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乙丑(1565)进士,官至山东布政使参政。此书不载经文,只标章名节目,附以己说,颇为弇陋。

  • 周易本义拾遗

    六卷。清李文炤撰。李文炤字朗轩,长沙(今属湖南)人。康熙癸已年举人。其书采用朱子古本合并为六卷。自序说,“《本义》于辞多得之,而于象未深考,因为补葺”。解释经文则以象数为主,解释传则以义理为归。各条载

  • 字林补本

    一卷。清陶方琦(1845-1884)撰。龚道耕(生卒年不详)校补。方琦字子珍,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同治进士,官编修,著《淮南许注异同诂》等。道耕四川成都人,另撰《字林考逸校误》。任大椿《字林考逸》刊

  • 唐才子传

    十卷。元辛文房撰。文房字良史,西域人,生卒年不详。诗名与王执谦、杨载齐,有诗集《披沙诗集》,已轶。《唐才子传》原为十卷二百七十八篇,叙传唐五代名诗人二百七十八人,附见一百二十人,共三百九十八家。体例因

  • 黄帝内经素问注

    二十四卷。明吴昆(1551-1620)撰。吴昆,字山甫,号鹤皋,歙县(今属安徽)人。15岁行医,奋发苦读,精研医典,良有收获。又到江浙等地求师,并在宣城一带行医,声名素著。结合自己行医经验,参照研读医

  • 读易一斑

    四卷。清吴丽生撰。吴丽生字淦泉,江苏丹徒人。吴氏此书不对周易作章解句读,只通论其大义,同时对经外规则,周易体系亦有阐述。其说虽多因袭先儒成说,但常附以己意,故其说许多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论周易说,认

  • 说文引经例辨

    三卷。清雷浚(1814-1893)撰。雷浚字深之,一字广文,号寓楼,又号甘溪,江苏吴县人。通小学,精校雠,以刊书为业。著作尚有《说文外编》,叙刻顾广圻《说文辨疑》、刘禧延《说文碎金》及自著二种为《雷刻